拿出决心改善市民生活质素吧!

居住问题向来是本澳居民最关心的重大民生议题,行政长官崔世安去年《施政报告》中,亦一再强调当局会努力寻找土地加建公屋,承诺最终在涉及收回闲置土地的司法诉讼中获判胜诉的话,会首先在有关土地上兴建公屋。

市民憧憬政府的承诺,望公屋尽早落成,改善居住环境及质素,但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昨日在立法会回应议员林香生有关兴建公屋可否向公众表示落成「有期」的提问时,他却直接了当答:「冇期」。解释目前新规划兴建公屋的五个地点七幅土地均存在问题,清空土地需要时间,故不能贸贸然说出发展时间,让市民有「假期望」。

渴望「上楼」市民,听完罗司答覆犹如一盆冷水照头淋。查实普罗市民对于住屋诉求很简单,只希望获得安乐窝,偏偏兴建公屋无期,加上重建旧区十划未有一撇,市民失望实属正常。

本澳旧楼处处,不少大厦其实早已呈现严重老化、墙身裂缝、钢筋外露、石屎爆破、水錶漏水等问题处处,其中祐汉区如牡丹楼、胜意楼、康泰楼等问题尤为严重,过往当局曾经提议重建这些旧楼,令到区内市民燃起一丝改善居住环境的希望。

然而,政府十多年前提出的「旧区重整」最终胎死腹中,取而代之的「都市更新」,却只开展了一个「概念」研究,始终给予市民一种不实际感觉。

在旧楼居住的市民俨如热锅上的蚂蚁,即使工务局较早前表示,「都市更新」首先以「旧区重整」、旧屋重建为先,再考虑土地功能转换、文化景观保育问题,而过往「旧区重整」谘询委员会做下的如法律制度、税务制度、城市规划建议的工作成果,亦会成为「都市更新委员会」的工作基础。但是,「都市更新」内容广泛,不单「旧区重整」,以至粤澳新通道、港珠澳大桥、轻轨衔接珠海城轨、新城填海土地等,通通纳入其中,而且,牵涉社会广泛利益,要凝聚共识并不容易,单单制定配套政策,便可能需要大量时间,故此,可否尽早实现市民安居梦,实看政府的决心,如政府参与度低,推动步伐自自然会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