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尚待完善 支援体系亟需优化

为了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入读普通学校,特区政府多年前已在正规教育的普通班内实施融合教育,藉此推动教育平等与社会共融。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学年的融合生总数有2,870人,较上一学年增加243人,与2020/2021学年相比则大幅增加839人,融合教育需求持续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幼儿及小学阶段的融合生人数有1,762人,佔总数的六成,预计未来初中及高中阶段的融合生学额需求将大幅上升。然而,本澳现时共有51所学校提供融合教育,其中仅有21所提供“一条龙”服务,导致部分在未设中学部学校就读,且未获保送中学的融合生,在升读初中阶段面临学位衔接困难。当局应积极推动更多中学开办融合教育,并完善小升中的融合学位衔接机制,以应对阶段性学额激增需求。

随着融合生人数持续增加,师资配置需求亦随之上升,扩充相关专业人力资源刻不容缓。当局虽透过培训课程、校本资助及高等院校课程改革,提升教师对特殊教育需要的认知与技巧。然而,面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增长,现有人力资源仍显不足。因此,应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师资培训与专业团队发展规划,系统扩大教师及专业人员规模,确保各阶段的融合生能获得适切支援。

另一方面,及早发现儿童发展迟缓并及时介入,不仅能减轻障碍程度,更有机会协助相关儿童赶上正常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投入1元于早期疗育,可节省未来特殊教育成本3元,且3岁前进行早疗的成效是3岁后的10倍,充分显示早期介入的显着效益。然而,本澳早疗服务资源紧张,家长反映轮候时间过长影响治疗成效。如何完善早疗体系、优化服务流程,值得当局深思。建议当局研究与私人机构合作的可行性,建立分流机制,提升服务供应与成效,从而为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切关顾,共创包容平等的教育环境。

立法会议员、社会服务者李良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