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5年两宗小头畸形症 寨卡是否源头 当局不确定
寨卡病毒(Zika Virus),有席捲全球之势,究竟澳门过去曾否受此病毒入侵?原来,在昨日立法会全体大会通过修改《传染病防治法》期间,卫生局局长李展润被问及时立刻指出,本澳自2000年至2015年就曾发现两宗小头畸形症,分别是2002年及2015年被发现,但这两宗个案婴儿的父母都没有外游纪录,至于两宗小头畸形症是否确诊由寨卡病毒引起,至今未能确定。
由寨卡病毒引致的小头畸型症,去年5月在南美洲一带爆发,至今逾400万人感染。(美联社图片)
立法会全体大会昨日通过修改《传染病防治法》,在附件的传染病表中加入「寨卡病毒病」。在讨论法案期间,有议员向当局查询,该种病毒在澳门的情况、是否曾有染病个案。卫生局局长李展润回应表示,寨卡病毒在去年年底才被全世界广泛留意,本澳未曾发现寨卡病毒。
至于同样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格林巴利综合症(Guillian-Barre简称GBS,是一种常见的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本澳就没有进行过详细统计。然而,李展润又称,小头畸形症和格林巴利综合症亦可以由其他病毒或原因引起,所以未能确定本澳是否有寨卡病毒传入。
寨卡病毒早在1947年于非洲乌干达被发现,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被感染后的常见徵状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其病情通常较温和,徵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自去年5月份以来,寨卡疫情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爆发,超过400万人感染。根据世卫组织指出,预防和控制工作依赖于减少蚊虫数量,呼吁高危地区做好灭蚊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