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水域水污染已亮红灯 议员促当局关注污水处理

去年12月回归16周年前夕,本澳获中央批覆明确水域管理範围,给水域环境监管带来新挑战。据环境保护局上月发表的《澳门环境状况报告2014》显示,本澳沿岸水质有转差迹象,部分监测点非金属污染评估指数超标,黑沙环泥滩发臭、筷子基北湾大批鱼类死亡,本澳水污染已经亮起红灯。议员李静仪昨日提出口头质询,促当局关注污水处理问题。

澳门半岛污水处理厂已连续六年超负荷运作,李静仪指平均每日有过半数污水未经完全处理就直接排入海。(环保局图片)

立法议员李静仪昨日提出口头质询,要求官员到立法会就处理污水问题作出回应。李静仪表示,澳门半岛污水处理厂已连续六年超负荷运作,平均每日有过半数的污水未经完全处理就直接排放入海,严重污染本澳沿岸水域,扩容升级工程仍未展开。她建议调整规划,将澳门半岛污水处理厂连同规划中的新污水厂合併,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兴建大型污水处理厂,既可将高污染设施远离居民密集区,同时又可将澳门半岛污水厂原址改建为综合社区民生设施。

本报日前就有关环评报告专访的学者认为,本澳获明确水域管理範围后,有条件整治沿岸水质,短期内重整渠网、整治污染泥滩;长远而言,澳门污水处理厂运作超负荷,才是造成污染的根本原因,必须进行扩容。

澳门目前共有五座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澳门半岛污水处理厂、凼仔污水处理厂、路环污水处理厂、澳门国际机场污水处理站及澳门跨境工业区污水处理站,五座污水处理设施的总处理设计能力最高可达每日35.6万立方米。

澳门沿岸水质污染每况愈下,图中黑沙环泥滩发臭,为污染响起警号。(周婉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