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建筑频出事 评定文物无谱 「渡船街一号」业主轰浪费公帑
本澳一个月内接连有世遗建筑「出事」,先有卢家大屋受毗邻旧楼塌外墙波及受损,后有妈阁庙正殿失火,令人担心现行文物保育不足。备受争议的「渡船街一号」业主,昨日在澳门电台时事节目「澳门论坛」上,批评当局的评定文物标準含糊,更预设立场,虽有公众谘询,亦只是「大龙凤」一场,最终令业主损失。
「渡船街一号」早于2013年12月获工务局批出准照拆卸,其后却被文化局叫停工程。(资料图片)
「渡船街一号」业权人刘秋林,昨日在「澳门论坛」发言表示,早于2013年12月已获工务局准照,可合法拆址,其后却被文化局叫停工程,质疑文化局行政违法。他续称,「渡船街一号」本已拆卸一半,又不如同区的叶挺故居,具历史价值,惟文化局在谘询会上,多番说明该建筑物有特色,又可以现代技术修复。
他指出,既然文化局已有预设立场,保留建筑,又何需花费公帑,举办三场公众谘询等收集民意。他认为,其他区份市民,根本不知道该建筑物情况,即使是新桥区街坊,亦认为无保留价值,惟在公众谘询期内,文化局频称,修复非难事,质疑公众谘询对局方决定,无参考价值,形容局方「输打赢要」,而要求业权人自费重新修复建筑物,做法并不合理。
「渡船街一号」业权人刘秋林批评,文化局花费大量公帑收集意见,以及保留无价值建筑物。(周婉茵摄)
批评为保育「製造」文物
有市民在论坛发言时亦质疑,文化局对文物评定标準含糊,花费大笔公帑保育后,参观文物建筑人流仍稀少,意义不彰,批评局方为保育「製造」文物,建议加强文物与生活结合。
历史文物关注协会副理事长胡玉沛认为,澳门缺乏城市设计指引,而参考其他城市经验,应对街区及建筑物评级,再决定如何处理建筑物。"土木及结构工程师学会理事长胡祖杰亦认同,澳门需要城市总体规划,实行整个片区及建筑群保留,而非单幢保存,好处是让业权人知悉,地段未来发展规划方向,亦不会令业权人觉得不公平。
历史文物关注协会副理事长胡玉沛认为,当局应参考其他地区经验,要求文物使用人,递交生活及电器清单,以作有效管理。(周婉茵摄)
文化局文化遗产厅厅长梁惠敏称,局方是以市民利益为大前提,并同时保障私人利益,否则,不会制定评定文物程序。她强调,局方会接纳不同意见,而文物保护不一定阻碍城市发展,而要在融合中展现不同魅力。
另外,文物建筑近期接连「出事」,引发社会关注,胡祖杰认为,以卢家大屋事件为例,无论拆卸工程附近建筑物是否文物,都要有保护周边建筑物方案,据他了解,今次卢屋旁需拆卸外墙,本身结构不完整,砖墙有剥落风险,而从新闻片段可见,拆卸工程仅用竹棚阻隔,他认为,可改用金属或更稳固材料阻隔,然而,即使架设工作完整,都要视乎工程人员有否按部就班拆卸。
针对妈阁庙正殿失火,胡玉沛认为,当局应参考其他地区经验,要求文物使用人,递交生活及电器清单并有效管理,以今次大火主因「转运灯」短路为例,即可知晓今次出事灯具电线,是否符合机电安全标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