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科研成果造福全球 余成斌教授点亮本土电子业之光
澳门作为国际旅游休闲中心,休闲娱乐产业的发达程度令全球瞩目,但在其耀眼光环下,很多原本同样出彩的产业就容易被普通市民「忽视」,例如涉及尖端科技领域的电子产业,连很多澳门人都觉得本澳是「科技沙漠」,电子产业无法扎根,但事实上世界约七成的USB设计都来自本澳一间微电子公司,换言之,大家平时在电脑或电子产品上使用的USB接口,绝大部分或含有出自澳门的科研成果。
余成斌教授积极研发微电子科技多年获奖无数,同时还热心投身教育,细心栽培本地青年,将其微电子学术成就薪火相传。(郑健勋摄)
同样值得澳门骄傲的是,该公司创办人、澳门大学教授余成斌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亦是全澳首位接受本土教育,进而荣获国际权威工程学组织授衔的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科研成就蜚声国际的余成斌教授积极投身教育回馈社会,在澳门大学「开班授徒」,多名澳大学子在他栽培下连年摘得国际微电子比赛桂冠,为澳门赢得世界级科研领域的认可和掌声。
余成斌教授表示,由他领导的团队研发的芯片被广泛应用在三星、华为等世界知名品牌电子产品中。(郑健勋摄)
余成斌教授现时担任澳门大学科技学院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其科研成果除在USB设计领域中佔有主导地位外,由他领导的芯片研发及设计团队,更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龙头大哥」,多年来其设计的芯片被广泛应用在多个世界知名品牌的电子产品中,包括三星、华为、东芝及佳能等。
余成斌教授细心指导学生关于芯片的研发及设计。(郑健勋摄)
中学时期专研电子科技
谈及为何会投身于电子产业?余教授忆述称,80年代就读于濠江中学时,已对数学及电子产品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喜欢了解各个电器的运作原理,虽然当时年纪尚轻轻,但已预见到微电子芯片将会是电子产品发展的大趋势。他举例称,影响人类发展的30个近代重大发明中,有超过一半产品都是由微电子芯片发展出来,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等。从此,余教授就与小小的电子芯片结下不解之缘。
迎难而上追逐电子梦
1991年,余教授于广州暨南大学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到澳门为电力公司工作。两年后,余教授一直念念不忘他的电子梦,适逢澳门大学开设电子学科,于是主动报名进入澳大修读硕士。
他指出,当时澳门的微电子产业可谓一片空白,发展程度起码比欧美地方落后20年,而且澳门完全相关资源,无论是软硬件设备及文献都是零,「为了查找文献和资料,我每个周末都要到香港大学的图书馆,影印大量文件带回澳门。」即使科研条件不足,但透过大学有限的设备,余教授与来自葡国的澳大老师马许愿依然迎难而上,开始了澳门最早的芯片研究。
直至2002年,余教授成功研发出当时全球最快的滤波器,并在「国际芯片奥林匹克」上发布成果,自此登上微电子产业的国际舞台,声名大噪 ! 如今,余教授已在国际权威工程学组织「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超过120篇论文及四部着作,更是国际ISSCC和亚太区A-SSCC芯片奥林匹克峰会的评审委员、IEEE固态电路学会的杰出讲师;亦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专业评审成员等。
投身教育培养本地人才
余教授在微电子产业取得巨大成果后,萌生了将这门学术承传下去的念头。人才培养就成为了他下一个「十年计划」。为此,他在澳门大学成立了微电子科研实验室,又经常带领学生到海外参加国际性的会议及研讨会,扩阔他们的视野,令他们知道这个行业有发展及出路。
培养人才后,余成斌教授又开始思考如何令每年培养出来的学生发挥专长。于是,他与多名科研专家合作,在2002年成立澳门首间微电子芯片研发公司─Chipidea,设计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的芯片。公司发展一日千里,现时已经成为了全球知名的IC公司。
从此,澳门这个弹丸之地,就成为了微电子科研的绿洲。余成斌教授多次强调,希望自己的故事能令澳门年轻一代更有信心投身微电子科研行业,为实现梦想而更有信心地走向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