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发挥内港口岸潜在价值 团体促重启内港湾仔口岸

澳门社会发展研究会日前举行圆桌座谈会,对重整和优化内港与湾仔口岸对接,分流旅客扩大承载力、改善旧城区营商环境、方便居民通关进出珠海等进行探讨。理事长陈炳强作重点发言,常务副理事长陈秉松主持讨论,监事长岑一峰及部分负责人许龙通、何佩珊、吴域邦、高长汀、梁燕洪先后发表意见。

澳门社会发展研究会理监事座谈交流,讨论如何发挥内港口岸价值。(研究会图片)

内港是澳门中南区最近距离对接湾仔的口岸,而湾仔约处于横琴与拱北的中间,是加强横琴与拱北、前山一带以至珠海东部联动作用的重要节点。陈炳强表示,只要澳珠双方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内港与湾仔口岸对接的潜在价值,对澳珠进一步互联互通、互促发展、扩大口岸辐射功能,将可产生独特效应。

口岸对接可水陆并举

在口岸对接方式,陈炳强建议,可考虑水陆并举,尝试研究在适当位置兴建澳珠跨河、跨境连体建筑物,恍如双子塔式的建筑物把两地连接起来,既发挥通关便利作用,又可设计为地标式建筑,成为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社区活动设施、文创产品展示等多功能的综合场地,连体大楼通道还应具观光作用。同时,为加强口岸的辐射作用,可考虑建设具自动步行系统的行人天桥,贯通内港大楼与周边的主要街道。

陈秉松表示,特区政府须有周详、前瞻的规划,内港口岸的功能和优点才可充分发挥,且应加强与珠海协调,为旅客在各自口岸入境后,提供完善的交通配套。构建澳珠跨境连体建筑物,对旅客产生的吸引力不容低估,对重振内港活力,以至对配合澳门构建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将产生深远意义,选址则尽可能考虑靠近现口岸位置,以期产生更大的辐射作用。

岑一峰表示,在适当位置建设连接两地的隧道或其他陆路通道,对居民带来的便捷是不言而喻,是符合发展需要的,希望政府加大力度推进有关工作。

与会者指出,当前最重要是尽快重启内港与湾仔口岸通关,并做好水陆口岸通关对接及周边地带的远景规划,让相关口岸对珠澳两地产生的正面效益达至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