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楼重建放高受多种限制 专家冀填海区安置旧区移民
在「都市更新」出台前,已有旧楼自行重建,如新桥区的福宁大厦,在团体协助下,经所有业权人同意,并得发展商支持成功重建。福宁大厦业主龙辉昨日出席澳门电台时事节目「澳门讲场」时坦言,由于遗产继承、地铺赔偿等问题,令大厦重建进度受阻。惟重建后,居住环境大为改善,单位价值亦不可同日而语。由于重建后,楼宇放高至七层,弥补了部分重建费用,故业主不需再额外支付建筑费,即可旧楼换新楼。
旧城区街道狭窄,楼宇放高空间有限。(资料图片)
对此,建筑师吕泽强认为,旧区楼宇放高受多种因素限制,故福宁大厦成功案例,很难轻易複製,且增建楼层后人口增加,会衍生新的居住问题,故不可简单看待放高楼宇的问题。他形容,现时楼宇放高受街影限制。以旧区为例,需重建的楼宇,多为七层以下的M级楼宇,一般高五至六层,增建楼层的空间实际上不大,福宁大厦之所以成功,是由于当初没有「起到尽」,才可增建三层。以下环区为例,不单是旧区更属世遗缓冲区,重建楼宇的高度更为受限;不过如填海区祐汉,街道相对宽阔且不受世遗影响,则有条件放高楼宇。
港澳楼宇难比较
有听众认为,废除《街影条例》,就可放高楼宇,不愁找不到发展商接手重建,加上降低重建的业权比例,重建问题就迎刃而解,而当年香港亦是如法炮製,质疑当局缺乏魄力,何不複製做法?吕泽强回应时强调,不能简单看待楼宇放高问题。他称,每个城市有其特点,而澳门的街区与历史关係大,尤以中南区一带为甚,港澳两地的城市比例不同,如澳门旧区的街道非常狭窄,根本不可与香港相提并论;而若扩阔街道,就会改动原有旧城区的城市肌理。
旧区可移民填海区
至于曾担住前旧区重整谘询委员会副主席的梁竟成则表示,针对旧城区重建时,受到诸多限制,难改善居民生活质素。他认为,现时澳门获批水域範围,可透过填海造地,将旧区一部分人,转移到新填海区居住,届时就有空间,增设公共设施,真正改善生活质素,又不会破坏原来旧城区的城市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