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加剧澳门水患威胁 学者吁落实减排及防洪工程

早前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疯传的「3月港澳零下6℃」,近日被证实只是一场虚惊,虽然不用担心寒潮带来的「急冻」烦恼,但气温渐升同样对本澳环境影响深远。美国「气候中心」网站显示,若全球平均气温再升高2℃,其引致的海平面上升将淹没澳门现时大多数居民生活区域。有学者建议,本澳应儘快落实碳排放限制,同时在城市设计方面加以调整,尽快落实内港堤坝、提升路面水準高度等工程。

美国「气候中心」网站预测,当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时,路凼城部分地区将被水淹浸(左图蓝色部分),当升高4℃时,澳门凼仔大部分区域包括机场部分及高尔夫球会区域都淹没(右图蓝色部分)。(美国「气候中心」网站截图)

美国「气候中心」网站预测,当全球平均气温再升高2℃,澳门海平面将会高于现时澳门居民生活的大多数区域,其中凼仔沿海地区包括机场一带全部有水浸危险,莲花路以北,望德圣母湾大马路以南所有区域全部低于海平面。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4℃,整个凼仔近半区域会变成「泽国」。

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气象高级技术员曾秀桦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澳门是沿海城巿,全球暖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情况值得全澳巿民关注。

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气象高级技术员曾秀桦(中)表示,全球暖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情况值得全澳巿民关注。图为曾秀桦出席一个港澳环保会议。(新闻局资料图片)

她又指,过去30至40年珠江口的水位上升速度约为全球海的1.2倍,预计今个世纪末珠江口海平面会上升40至60厘米。

全球暖化或令本澳气候恶化

对于美国「气候中心」网站的预测,曾秀桦认为,实际情况没有那么夸张,但现时天文大潮时内港一带已经会出现海水倒灌情况,若未来基础设施没大变化,内港一带淹浸情况和频密程度将更严重,若果刚好又配合像当年颱风「黑格比」的颱风带来风暴潮影响,淹浸範围可能大幅增大。

曾秀桦指出,全球暖化除导致海平面上升外,还会加剧水循环,让全球平均降水量增加,预计剧烈的天气现象,如强颱风、强暴雨和寒潮等发生频率会增加,本澳早前罕有低温及雨水量多等天气,亦与全球暖化有关。

调整城市设计减少水浸威胁

生态学会会长何伟添表示,据气象局数据显示,过去30至40年珠江口的水位平均每十年升高两至三厘米,虽然升幅较慢,但根据联合国评估,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40至60厘米,若全球减排无改善,极端情况下可升高80厘米,届时本澳低洼地区必然会受到影响。他建议,本澳应儘快落实限制碳排放量,如订定硬性指引,淘汰高排放量的车辆或设施,并且政府部门要首先带头减碳,以推动更多企业实行。

他认为,既然现时已有数据指出问题严重性,本澳在城市设计方面应加以调整,建议政府在建设新区填海时应尽量提升路面水平高度,确保可持续发展,并加快在内港建设堤坝、妈阁到湾仔之间建设船闸,防止海水倒灌。

前年颱风「海鸥」袭澳后内港一带出现严重水浸,部分地区更水深及膝。(资料图片)

发展电动车降低碳排放

圣若瑟大学科学及环境研究所教授陈锡侨称,本澳近年内港地区及十月初五街一带每逢遇上暴雨都会发生水浸,而且情况渐趋严重。

圣若瑟大学科学及环境研究所教授陈锡侨建议,当局应强制淘汰高排放的车辆或设施,以降低碳排放量。(梁佩茵摄)

他担心,受极端天气影响,若不採取措施应对,后果不堪设想,建议政府尽快在该区兴建堤坝,防止海水倒罐,以控制水浸情况。

陈教授认为,虽然气候部门指出的极端天气影响似是很长时间的事,但为了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在环保政策方面加强推进,例如发展电动车,相信可有助减低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