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批评「太公分猪肉」 「都市更新」恐倾斜商界

摩天大楼与老旧唐楼并存,是澳门小城一大特色,经「旧区重整」到「都市更新」概念更迭。政府前日公布,21名「都市更新委员会」非官方成员名单,其中过半数来自商界(见附表)。有议员批评,今次委任又是「太公分猪肉」,商界比例太重,但有委员会成员则冀先易后难,推进重整「都市更新」工作。

当局提出都市更新概念,不论是否旧区,只要楼宇大部分小业主同意,不论楼龄,均可引用都市更新法律,启动重建。(资料图片)

立法议员高天赐昨日受访时直言,今次当局委任的委员会成员,明显又係「太公分猪肉」,商界比例非常重,缺少一些独立专业人士参与,而且人数太少、多数是与政府关係较好的机构成员,难代表澳门各阶层利益。他透露,日后将提出质询,希望可制定相关指引,规定社会人士出任类似谘询委员会需有一定任期,而且一个人不能重複担任太多委员会成员。

立法议员高天赐昨日受访时直言,今次当局委任的委员会成员,明显又係「太公分猪肉」,商界比例非常重。(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员关翠杏认为,名单中以相关业界人士为主,虽然他们在各自範畴有专业意见,但都市更新最重要是方向性问题,事关这是一个全新概念,涉及全澳市民公众利益、社会抱有很大期望。

她希望可有更多不同界别持份人士,以更好代表社会看法,既然代表名单现已出炉,希望日后委员会商议时,各代表可真正聆听社会不同声音,出于公共利益进行讨论,而不是只关注业界角度,并期望日后会议可公开透明,让公众知道各代表是否尽责履行职务。

委员吴在权认为,今次委员会组成基本涵盖各界,就算再多委员代表,都有人「觉得不足够」,至于商界、地产界代表是否过多,他指属「见仁见智」。

委员会成员之一,兼任工程师学会理事长的黄承发教授认为,未来都市更新一大难点,是如何修改法律,让小业主更容易取得共识,推进旧区楼宇有序重建。他指出,旧区的管线基础设施往往毫无规划,水电等管线铺排杂乱,未来更新过程是一个改善的良机。

他认为,本澳土地资源紧缺,在旧区更新同时,应考虑如何配合邻近社区,在交通配套、绿色建筑、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去着手。

先易后难推进重整

另一委员林宇滔指出,明白公众十分关注都市更新未来规划,自己会继续聆听社会各界意见,在原有旧区重整谘询工作基础上,按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次序推进处理,方为最务实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