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係的 关键期
两会开锣,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约而同都谈到台湾问题,而「十三五」规划中曝光的两岸高铁更让人有诸多想像,这也是自台湾年初举行「总统」大选,具「台独」立场的民进党获胜以来,大陆领导人首次谈到涉台问题,虽然习李两人所称的对台方针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就台湾政局的形势而言,民进党上台加上「十三五」,两岸关係在未来数年将进入关键期。
大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认为,习近平阐述的是一个「完整的论述」,和过去并无二致,但却更加清晰,也是给民进党一个清楚的政治底线,他谈到未来会不会有「习蔡会」时,话说得更白,「无论甚么样的政党、个人,无论过去怎么样」,今后两岸还是要和平发展,还是要一家亲。也就是告诉民进党,中共的善意并未改变,民进党过去主张台独也不要紧,未来如果能秉持「九二共识」的原则,两岸仍然有得谈,这些年来的利台措施仍然能继续。反之,如果民进党不愿意遵守这条底线,或是打模糊仗,那么情况就会有所改变。换言之,要继续享受和平红利又频频反中,是绝不会被接受的。
另一个角度看,两岸双方目前也都在观望状态,大家都不希望两岸交流就此停顿,但要用甚么方式互动仍不清楚,总之国民党之前的那套民进党是绝不会接受,因为这是他们藉以获得政权的基础。两岸双方也都未关上所有可能,海峡间的民间经贸、文化交流也不是说断就断,至少大陆仍然欢迎台湾同胞,但是两岸关係将不再是一头热,大陆愿意在维持现状的情况下冷静下来,但要再往前,就非要你情我愿不可了。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共的对台工作将转向某些层面继续发展,特别是在文教与科技交流等领域,李克强在报告中将这些领域列为交流的重点,对未来的两岸关係有决定性的作用,两岸虽然经贸联结紧密,但要到心灵上的契合仍然相距甚远,未来两岸大学生互动将会增加,台湾的科技业人才也会持续西进,「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诱惑仍然持续在向台湾招手,中共大有化主动为被动的本钱,台湾则反之。
大陆已把自己的选择说得非常清楚,「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不再模糊,就是「一个中国」与「反对台独」,不论以前如何,现在就是如此定义,这也是两岸能不能成为「命运共同体」、「两岸一家亲」前提。究竟要当亲人还是仇人,蔡英文必须好好想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