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柱」錶位啼声获好评再添食 杯水车薪无助交通死结

本澳每月平均有600架新车落地,但道路网络却多年来却没有寸进,泊车难困扰所有驾驶人士,连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都直言,澳门的交通问题已走进「堀头巷」;但就在如此恶劣环境下,交通事务局去年9月实施的「蓝柱錶位」(即每小时六元咪錶位),竟然大收旺场,80个「蓝柱」錶位」周转率由一成上升至四倍不等,当局有见及此,本月初「斩多几両」,再设置多41个。

泊车难问题是否就此解决?有交谘委认为,錶位的流动性增加,措施可延伸至其他繁忙街道;但有论者指出,措施当然对泊车问题起到一定作用,但整体交通规划才是核心,若不从根本解决,是本末倒置。

记者昨日下午前往最多「蓝柱」錶位的连胜马路观察,十分钟内有六部汽车进出,更不时有「吉」位腾出。(梁佩茵摄)

交通事务局去年9月在三个区域,分别试行收费每十分钟一元,即每小时六元的咪錶,包括皇朝区科英布拉街及布鲁塞尔街、南湾区马统领街、凼仔区佛山街和哥英布拉街,合共80个「蓝柱」咪錶位。

台山李宝椿街同样一位难求,但在设置了「蓝柱」錶位后,偶然也见有空车位。(梁佩茵摄)

交通事务局在荷兰园罗利老马路设置的「蓝柱」錶位,与李宝椿街一样,有十个。(交通局图片)

凼仔佛山街成效最大

当局指出,在试行期间,相关路段的咪錶使用率相若,但周转率则有显着改善,按每小时的泊车次数计算,科英布拉街周转率均上升逾一倍;布鲁塞尔街周转率上升约二至三成;马统领街周转率上升约四成至超过一倍;凼仔佛山街周转率上升四倍;凼仔哥英布拉街周转率上升逾一至三成。

交通局见措施成效不俗,在上周六(5日)起,分别于台山李宝椿街设置十个、荷兰园罗利老马路设置十个及新桥连胜马路设置21个,合共41个「蓝柱」錶位,提高繁忙地区咪錶位的流动性。

连胜马路居然有车位!

本报记者前日下午前往最多「蓝柱」錶位的连胜马路实地观察,只在该处停留十分钟,便目睹有六部汽车轮流出入,更不时有「吉」位腾出,流动性似乎不错。有刚泊车的居民表示,「以往附近的车位一位难求,今日竟然有位,觉得出奇,又称对于来该区『食个lunch』或到银行缴费的人,都方便不少。」

记者昨日约下午2时许,再到连胜马路观察,看看情况有否两样,发现和前日相差无几;在附近上班的居民表示,「呢度附近长期都冇位,我都奇怪点解今日咁多位,对附近住啲人可能唔好,但对于我哋喺附近『搵食』嘅就方便咗!」

连胜马路车位长期泊满,平日一位难求。(交通局图片)

日前有网民拍到在连胜马路有私家车因超时不驶走,被执法人员锁车軚。(互联网图片)

饮杯茶食个包最啱数

住在该区附近的曾先生表示,「『蓝柱』錶位对于附近的餐饮业可能是好事,饮杯咖啡一个钟就够,只可以泊一小时啲人快啲走,流动率都大啲!」至于附近商户负责人马先生则称,新措施只实行了数天,暂时未见变化,但留意到多了警察抄牌。日前更有网民拍到该区有私家车因超时被锁车軚。

关键是有效执法

交谘委高冠鹏(下图)认为,政府设置「蓝柱」咪錶位的原意是增加流动性,让附近买餸或到银行缴费的市民短暂使用,附近的住户则可以选择原有咪錶位,他认为,措施可按需要延伸至其他地区,例如中区等繁忙地区。但关键是要有效执法。

提柯区坊众互助会副会长陈炳洪(下图)称,新措施令车主有更多选择,更避免有人长霸车位,但希望实施一段时间后再作检讨。暂时未收到有街坊反映不满。

学者叹「杯水车薪」

不过,同时是时事评论员的理工学院公共行政高等学校副教授苏文欣,则另有看法,他指「蓝柱」錶位的确起到一定作用,倘若推广至旺区,效用会更明显,但问题是对整体交通帮到多少呢?

苏文欣指出,先不提月票车位问题,现今巴士公交发挥作用有限,在道路网络没有太大改变情况下,塞车问题依旧,而政府花了那么多公帑设置「蓝柱」錶位,不过100多个,拍马都追不上「发财巴」的增长速度,政府若不从根本解决交通问题,交通死结依然维持现状,「蓝柱」錶位起到的作用,实在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