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发生塞渠洩硫化氢毒气 议员促政府严防同类事故
本澳过去近四年,先后发生两宗因渠道淤塞,致释出有毒硫化氢气体中毒,造成一死三伤及四人不适的事故。政府虽曾组织跨部门小组及邀请外地专家调查并提出建议,但一直未透露建议执行情况,立法会议员关翠杏因此提出书面质询,促请当局公开调查报告,并提出改善措施,以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今年1月10日凼仔一家超市发生厕所塞渠洩漏硫化氢气体事故,四人不适送院,消防在场处理。(资料图片)
凼仔奥林匹克大马路一家超市,今年1月10日发生厕所塞渠致污物腐烂,最后洩漏有毒硫化氢气体事故,超市有四名员工不适送院。今次硫化氢中毒事件,是三年多前,黑沙环建华大厦酿成一死三伤事件的「翻版」,祸首同样是渠道淤塞。
工程师学会理事长黄承发接受本报访问指出,家居室内管道结构、不正确使用通渠水或渠道淤塞等不同情况下,都容易产生高浓度硫化氢气体,但市民普遍使用化学危险品安全意识不足,令本澳不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件,建议政府宜多作宣传教育。
他表示,市民如使用大量强度较高漂白剂或通渠水,即容易瞬间产生大量高浓度硫化氢气体;加上渠道淤塞、渠底积聚太多污物,都令通渠水与其他污物发生化学作用,令硫化氢气体洩漏,引发中毒事故。
随意用通渠水易惹祸
他称,政府对工业用化学品有监管,但一般家用化学品则未有指引,不少市民使用通渠水时未按包装指引,仅随意稀释,做法非常危险,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政府也应培养市民家居安全知识;超市或酒楼若经常使用通渠水,僱主应安排员工接受培训。
议员关翠杏表示,市民对正确使用通渠水认识不足,加上每家每户使用通渠剂各有不同,容易产生化学反应,是潜在毒气「杀手」。她促请当局,公开黑沙环建华大厦事件跟进工作报告,以免同类事件再发生,并提升巿民定期维护渠网意识,正确使用通渠化学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