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不生根?

澳门经济虽然经历了赌收连跌的影响,但无阻社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政府致力打造宜居宜游城市,却仍未改变到人才不足的忧虑。澳门自回归至今,一直急速发展,人才这关键,成为了制约澳门可持续发展的隐忧,要适度多元化发展,本澳人力资源相对邻埠香港缺乏,这不单是地少人多的局限,从配套上亦先天性出现缺口,致人才不能留守,反而流失。

求才若渴的澳门,多年来亦不乏专才移民来澳,根据贸易投资促进局中的数据指出,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于去年共接获「管理人员及具备特别资格的技术人员」申请个案482宗(对比2014年增加46宗)、「重大投资及重大投资计划」申请个案则有79宗(对比2014年减少一宗),两者分别佔2015年全部临时居留许可561宗新申请的85.92%及和14.08%。而同年「管理人员及具备特别资格的技术人员」获批准申请个案共有81宗(对比2014年减少196宗),「重大投资及重大投资计划」批准申请个案只有七宗(对比2014年减少38宗)。

基于本地人资持续单一化,导致本地人才多倾向于博企发展,相对本澳其他企业,人才未能获得填充,从而向外地招手早已不是新鲜事,但从数据显示,不论是申请或是获批个案的宗数,都呈下滑趋势。有学者曾表示,由于澳门的专才移民政策并没有开宗明义,加上早在「金融海啸」期间,曾裁减大量外籍技术人员,令外地很多专才都心存在澳抱过客心态,不愿选择移民来澳。有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曾反映,一般申请技术移民人士,本身已在澳门工作,因感到澳门适合作长线发展才选择申请。但由于澳门行业出路狭窄,往往只有发展中的博彩业及旅游业才易于吸引技术人员移居。

据了解,澳门申请技术居留门槛不算高,一般以学历、职业及经验等作为评估,审批期约为一年。不过,对比如新加坡的积极欢迎政策,澳门无疑欠缺明确的系统方式去吸引专才来发展。要培养本地人才向上流动是澳门未来发展的长效政策,但要帮助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引入外地专才去改变现有市场倾侧仍然是需要的事实。可是本澳在教育、居住、公交等生活配套仍落后于香港及新加坡的步伐,当来澳定居发展的信心不足下,别讨论专才为何抱着「过客」心态,即使是本地人才也只会望着出国发展的方向。因此,优化本澳生活配套才是把专才、人才留下的关键,只要城市得人心,人才便愿意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