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的迷思

邻埠香港最近的新闻热话,是五日来便有四宗学生自杀事件,自去年9月开学至今,短短半个学年已经有十六名学生自杀,比上学年全年还要多近一倍。有人指当今年轻一代抗逆力差,有人则归咎于学业压力和生活环境等「社会的错」。

虽然本澳鲜有发生学生自杀事件,但不代表本地莘莘学子在求学路上没有面对压力。有团体于2013年就曾做过澳门学生学习压力问卷调查,调查发现过半澳门中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压力较大或非常大,近八成的本澳中学生认为澳门教育机构和各学校有必要採取措施,减轻中学生压力。调查亦发现六成半澳门中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为自身的学习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超过四成本澳中学生认为来自父母、学校和考试等方面的压力是最主要的学习压力来源,在各种学习压力中,考试负担对澳门中学生带来的影响最大。

一个广为人知的本澳「风土病」—留级率高,可以说是本地生最大的压力来源。本澳15岁前的学生留级率,于数年前曾高达43.7%,居世界首位。这情况近年有改善情况,然而留级制度是一把双刃剑,有效发挥留级制度的优势,缓解其负面影响,降低留级率,可给社会发展带来长远的积极效应。政府去年建议小学一至四年班不设留级,获得不少赞同,但亦有家长表示,现今的教育制度下,愈是「名校」愈只着重优生的培养,而对差生则弃之如敝履,所以希望在为留级设限之同时,亦投放资源于协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补底,让他们从后赶上。

在一连串不幸下,坊间有不少声音声讨现今的学生都接受填鸭式教育,个个都在追赶起跑线,功课多补习多兴趣班多测验考试多,压力也就自然多,就是对学习的兴趣愈来愈少。「快乐学习」的口号被重新搬上枱面,虽然亦换来不少负评,诸如「快乐的学习,根基一定不扎实」、「快乐学习找得到快乐工作吗?」、「学习是必须付出痛苦的代价,才能收成快乐的果实」等,但亦可见在许多反对的回应者心中,过去的学习历程大多是痛苦的经验。

「快乐学习」的设计概念,是希望在学生学习压力较小的情况下,老师能透过教学设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如果令快乐学习变成先要「快乐」才有「学习」,那「不学习」当然是内心的选项之一,那有可能出现「在不快乐的情况下就宁愿不学习」的另一选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结果,如没有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拉低了学生的平均素质,换来投身社会时成了就业环境难以提高薪资的藉口,快乐学习的结果却可能不怎么快乐。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与热情、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与策略,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懂得为自己设定目标、培养积极正向的态度,学习怎样面对压力与失败,这些都不仅是「快乐」就能做到,亦比考试成绩更为重要,也是家长和老师不应该放弃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