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反思「生命教育」活动成果 护院月会传递失智症知识

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日前在镜湖医院综合礼堂举行月会,与百多名师生分享「仁.爱晚晴青年大使」及「生命教育」系列活动的成果。学院四名的青年大使分享筹备过程,学到团队合作重要性,认为关爱失智症应从青少年做起。此外,该学院教授朱明霞与一众护理导师通过「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分享自身及患者面对生死的亲身经历与体会。

镜湖护理学院举行月会,青年大使向师生分享活动成果。(镜湖护院图片)

为增强青少年对失智症的认识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澳门镜湖护理学院首次与社会工作局联手合办「仁.爱晚晴青年大使」活动,招募来自六所中学及大专院校共45名学生,他们透过微影片、讲座、成果展及小册子等宣传教育活动,唤起朋辈、家人、邻舍及社会大众对失智症长者的关爱。负责製作微影片及小册子的学生认为,是次活动不仅能藉着声画向社会传递失智症的知识,更创造跨专业学习的机会。孙同学认为,敬老、养老不只是口号,需实际行动,更应从年轻一代做起。活动让学生善用所学所闻回馈社会,有助增加他们对自身责任感及专业认同感。

该学院副教授曾文认为,失智症的宣传推介对象不要局限于长者,也应加深青少年对失智症的认识,影响朋辈去关爱身边长者。除了关爱失智症长者外,珍惜生命尤其重要,本澳近期发生的弃婴事件,以及邻区有学生因压力「爆煲」自杀等问题,引起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为唤起青少年对珍惜生命的意识,建立正确生命观,澳门镜湖护理学院自2013年起设立「生死教育」学科,让学生思考死亡的本质与意义,更积极向社会推广生命教育及出版生死教育的书籍。

青少年发掘兴趣减学业压力

朱明霞指出,一众护理导师通过向中小大学展开入校分享会和讲座,以及与机构、院舍和社团合办活动,向不同群体推广「生命教育」,分享自己及患者面对生死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希望藉此能以生命影响生命,参与人数超过5,000人。

她表示,入校分享时发现中小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习、考试、课业问题,以及父母的期望,甚至同辈间关係。她希望青少年能发掘兴趣,学会冷静、勇敢处事,同时期望他们透过「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对生命意义反思,提升危机处理、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