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贵菜贵拱北平大截 商贩倡开放批发抑物价
澳门活猪、蔬菜长期卖得贵,一关之隔的拱北,价格则便宜一大截,市民长期「捱贵餸」,当局近期虽已修法,废除街市外禁卖鲜活食品规定,但开放零售后物价会否下调,令人关注。前日澳广视时事节目「澳门论坛」上,有市民质疑市贩「食水深」,市贩代表则指鲜活食品货源单一, 一日不开放批发市场,即使零售「遍地开花」,亦无助平抑物价。
市贩互助会会长柯胜乐表示,当局开放鲜活食品零售市场后,街市小贩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他称,该会不反对开放市场,但就质疑当局因应人口增加,曾提出在黑沙环新填海区及新口岸,分别兴建街市,但至今未有下文。他质疑,当局藉开放市场,逃避兴建新街市责任是本末倒置,有「卸膊」之嫌。
针对坊间期望,食品价格有望随法规修改后下跌,柯胜乐指出,当局2001年开放蔬菜零售市场,但菜价至今未下跌,他认为,问题出于货源单一,如猪肉、蔬菜都由固定供应商供应,故若批发市场不同步开放,开拓多元化货源,问题只会依旧存在。
应监管不会混入「水货」他建议,当局未来要监管到位,保证出售鲜活食品,不会混入「水货」,亦应确保店铺,尤其售卖猪肉、鲜鱼者,不会对附近环境带来污染。
明爱总干事潘志明表示,国际农粮组织数据显示,近年食品供应量充足,食品价格下跌,而全球物价去年跌了一成多,但反观澳门,食品价格不跌反升,问题值得反思,希望业界要有商业道德。
街总社会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何永康指出,以猪肉价格为例,批发与零售价存在颇大差距,究竟有否加快减慢、垄断、暴利等?
社会一直有争议,根源在于未有法例监管,他认为,应清晰有关标準,开放批发市场拓展更多货源,让市场自然调节价格。
有出席论坛市民发言称,发现食品批发市场出售食品,价格较零售价便宜很多,质疑市贩「食水深」,柯胜乐解释称,批发市场进场有时段限制,分别是早上7时前及11时后,11时后是「散客」时段,出售卖剩「尾货」,价格自然较便宜,但质量就差得远。
针对有指控市贩或联合定价,他认为,每个商贩都是「个体户」,卖得贵「无客」;故不可能抬高物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