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代价

《福布斯》日前发表报道称,未来一至三年内,最有机会步上希腊债务危机后尘的国家及地区,中国赫然名列榜首,然后依次为澳洲、瑞典、香港、韩国、加拿大及挪威。各国和地区有不同引发债务危机的因由,然而,有一项债务危机却是同时影响全球︱糖尿病。

昨日是「世界衞生日」,而今年的主题为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糖尿病将成为21世纪各国国家卫生保健财务系统极大的负担。仅在中国,2006年至2015年这十年,因心脏病、糖尿病与中风,就消耗5,580亿美元的国民所得。世卫预计,到2030 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会增加到5亿5,000万人。有医学界人士分析,如果以上述统计与估计来推算,2006到2015年这十年间,全世界因糖尿病及相关疾病导致的财政负担或损失的国民所得大约是2.1 兆美元;到了2030年至2039年这十年,则会增加到大约是六兆美元,相比欧债危机后,希腊欠下的国债总额三千亿欧元,糖尿病所带来的债务危机,可谓恐怖得多。

基于这种「甜蜜祸害」,近年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提出徵收「糖税」的可行性。「糖税」是一个新的政策概念,它能使高糖食物价格上调、令嗜糖者进食甜吃的意慾降低,间接有助改善全球的肥胖及糖尿病问题。不难理解,能成功引介新税项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长久以来,本澳均以低税收、自由经济,以及顾客主导等闻名; 如坚持奉行这些基调,课徵「糖税」这提议将难以实行。儘管如是,有关方案对社会带来的利益仍是值得探讨。名厨兼着名节目主持Jamie Oliver 就曾拍摄电视节目《SugarRush》,讲述糖对人的影响,作出疑问、反思及行动。为何Jamie 要极力游说英国政府推出20% 的糖税呢?原来在英国,每星期便有130宗二型糖尿病患者需进行截肢切脚手术,医生一年切去接近七千只脚,而年幼至八岁的儿童亦患上糖尿病。昨日香港卫生署表示,香港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升,每十人便有一人患有糖尿病,香港医管局每年接收超过三万个新症,又指19岁以下儿童二型糖尿患者,由1997年每十万人约0.2人发病,上升12倍至2007年的2.6 人。反映糖尿病不单止愈来愈普及,甚至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而这趋势同样出现在所有发达国家及地区,当然包括本澳。

世卫建议,保持在适当体重,一周运动三次且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每天摄取三至五种蔬菜水果,减少含糖与饱和脂肪食品的摄取,以及不吸烟,即可避免罹患糖尿病。然而,要解决糖尿病国计民生的重大威胁,必须改变的,绝非仅仅是普遍都市人饮食及生活习惯,而是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生活方式都要有所「加减」。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小城市的规模、减少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便利性、减少工作和家庭生活为人民带来的压力; 增加对于食品的管制、增加民众对食物成分的「知情权」。要切切实实推行起来,难度与决心绝不低于应对国家级债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