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投诉当有改善 科研一味靠拖 政府「有水」懒理北区臭水
特区政府金库连年「水浸」,却对澳门半岛北区海岸水质恶劣、恶臭难顶情况,束手无策!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直言「难顶」、「非常之臭」,去年8月曾表示,将进行科学研究制定解决措施。但在昨日的北区社区服务谘询委员会上,海事及水务局、民政总署、土地工务运输局及环境保护局等代表,就北区海岸污臭治理方案与委员沟通时称,科研报告尚未开展,委员闻言即时「炸起」。
臭水问题一直与黑沙环污水处理厂超负荷、食肆非法驳渠有关,但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新污水处理厂望眼欲穿,有坊会指本澳已可行使水域权,际此良机,应一举彻底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臭水问题,否则政府再「多水」,居民依旧与臭水为邻。
黑沙环海岸一带每当潮退,裸露污泥经阳光一晒、海风一吹,臭不可当,中人欲呕。(周婉茵摄)
北区社谘会昨日举行本年度第四次平常会议,副召集人何仲传、委员赵兰瑛,会后向传媒总结会议情况。何仲传表示,会上政府代表介绍针对黑沙环沿岸污水,已完成的短期改善措施及未来工作。他引述政府代表称,臭水来源主要是新城填海A区、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令水体流动减缓,加之岸上非法驳渠、淤泥堆积所致。
多个政府部门代表昨日列席北区社谘会,与委员交换北区治臭水方案。(周婉茵摄)
目前,工务局已完成黑沙环海边马路的管道工程,环保局已完成污水管延伸工程,加长污水排放离岸边的距离,而民署则加强巡查区内食肆,非法倾倒污水等情况,又称臭水问题已得到改善。
冇收投诉当有改善!
会上委员质疑,政府代表称问题已得到改善,究竟有没有科学数据支持?并要求当局提供资料,如短期措施完成前后,该处的臭味浓度指标比较,以作证明。然而,代表并未能提供数据,只表示政府去年共收到19宗有关黑沙环污水的投诉,但今年则未有收到任何投诉,显示问题已有改善。
何仲传批评,黑沙环沿岸属本澳所有市民共同拥有,附近居民的投诉数字,不能片面作为指标,做法亦不科学。
此外,委员亦关注渠务问题,批评政府一直没有跨部门协作机制,民署作为管理公共渠务的部门,却无法管理私人地方的渠务,以工厦为例,则归发牌的经济局管理,食肆又交旅游局管理,委员建议,应设立恆常性的跨部门工作小组处理,才能戒除各自为政的窘局。
北区社谘会副召集人何仲传(左)及委员赵兰瑛,会后向传媒总结会议情况。(周婉茵摄)
科学研究拖字诀
何仲传又引述政府代表称,对于黑沙环污水问题,坦言暂时未有根治办法,需要就污水源头、修复方法进行研究,包括在岸边收集水体、淤泥样本,进行科学分析,预料需时八个月,就可出台有关报告。
委员闻言即时追问报告完成时间,岂料政府代表称,目前研究仍未开展,但预计今年内会启动,即惹来委员不满,强调臭水问题已影响居民多年,政府竟一直未有行动,居民望穿秋水,而今只是一份研究报告,还要一拖再拖。
委员同时期望有关部门,不要枯等报告出台后,才开展治理工作,期间如有任何解决、减缓方法,亦应展开措施处理,先「治标」减缓臭水对居民影响。由于快将踏入夏季,受风向影响及阳光直晒淤泥,恶臭情况势必加剧,居民可以做的,亦不过死忍烂忍一途!
筷子基北湾臭味飘忽 50步笑黑沙环100步
除黑沙环区臭水污染严重外,筷子基北湾亦臭水难顶,而且该区的休憩区正面对着北湾,很多小朋友及老人家都在该处散步嬉戏,亦有不少市民在附近跑步。记者昨日现场所见,臭味还不算太浓烈,虽然该区被指水质污染,但仍有不少市民在岸边钓鱼。
筷子基北湾多年来同样面对污水恶臭情况。(周婉茵摄)
有附近居民潘伯表示,「成日行过都闻到臭味,落雨时仲会更加臭,政府填咗佢好过,冇咁臭!」住在附近约20年的陈先生称,每日都会到该区散步,「啲臭味一时时,一般係中间那段最臭,但臭味情况已经维持超过约五、六年,呢个问题都讲咗好耐,访问咗好多次都係改善唔到」。
平时偶然带孙儿来筷子基北湾散步的梁先生称,情况都可以接受,起码好过黑沙环。(梁佩茵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