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贵租兼市民环保意识差 废弃品回收商倒闭四分之一

「源头减废、分类回收」是特区政府处理废弃物的重要政策,但多年来回收率与垃圾量增加与社会发展不成比例,对环保回收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环保物料回收商会会长陈万年昨日表示,近年回收物料价格下调,但商铺租金却不断飙升,加上市民环保意识不强,三色回收箱形同虚设,回收率一直偏低,继而导致环保业界经营困难,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回收业商铺已倒闭。他促请政府尽快与业界商讨解决办法。

在澳门街头,随处可见一大堆垃圾被弃置于三色分类回收箱前,反映部分市民的环保意识亟待提高。(刘凯辉摄)

澳门环保物料回收商去年9月曾发起无限期罢市,希望当局正视业界经营困境,结果罢市行动共持续六日,其后恢复回收废纸废品,但原来根本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环保物料回收商会会长陈万年昨日出席电台时事节目「 澳门讲场」时指出,垃圾焚化中心去年共处理近51万公吨固体垃圾,增加11.3%,但反观回收率却长期偏低。

部分市民弃置生活垃圾时经常贪方便装成一袋,完全没有将可回收物料分类投放的意识。 (刘凯辉摄)

业界冀与政府研解决方案

陈万年表示,受近年回收物料价格下调、商铺租金上升等因素影响,加上市民环保意识不强,三色回收箱形同虚设,令废弃物回收率长期偏低,继而导致环保物料回收商经营困难。他又指,近年超过20间回收业商铺已经倒闭,剩下60 多间亦只是苟延残喘。

谈及政府对回收业的扶持政策,陈万年称,经济局已透过书面回覆,明确表示不会对回收业有任何金钱上的资助,由于现时只剩下一间能存放大量物料的回收商,如果政府将来收回所属地段,回收业界将难以生存。他希望政府能够尽快和业界协商,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保持市面上的环境清洁。

环保物料回收商会会长陈万年昨日呼吁,政府应尽快与业界商讨帮助回收业健康发展方案。 (资料图片)

回收毫无利润难以生存

环保物料回收商会秘书长林小姐昨日接受本报访问时大吐苦水,她强调,回收业界为本澳服务了将近50年,从未试过「摊大手板」问政府拿一分钱,如今实在是到了几乎无法生存的地步,才希望当局伸出援手资助。她以五金(钢铁)种类回收品为例,过去回收一吨可以卖到2,000 至3,000 元(澳门币,下同),但现时单单回收价已高达3,000元左右,根本没有利润可言,一些纸皮等低价回收物品更难以卖出,同时回收商又要承担铺租、人工不断上涨的压力,实在是难以支持,因此出现连续20多间回收业商铺倒闭的结业潮。

林小姐指出,政府《施政报告》中虽没有提出资助业界,但多番提到环保的重要性,业界多次递信却一直未获特首接见,过去两、三年间只获经济局属下一个厅级部门接见,而且将业界反映的问题如踢皮球般转交到环保局及工务局等部门,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全澳现时仅剩60多间回收业商铺,但多数均承受回收物料价格下调,商铺租金飙升、收回率低等多重压力。(刘凯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