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 考验大国智慧

菲律宾向荷兰海牙国际法庭提出的南海仲裁案,近期将会有结果,中国早已表明不会接受仲裁,但结果一出炉,各式的连锁反应即会出现,甚至如今,美军船舰频频巡航南海,解放军近日也试射「东风41」导弹,菲律宾与中国的宿怨变成美国与中国的大国角力,英国已经表态站在美国一方,俄罗斯与印度则宣称支持中国,这场东西方的对抗正在考验中美新型大国关係的智慧。

菲律宾向海牙国际法庭提出仲裁的诉求,主要是想挑战中国在南海划定的九段线,即相关岛礁的主权主张,菲律宾的主张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87条,可将争端交由国际法庭仲裁,而中国选择不接受仲裁,也是出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合法权利,《公约》第298条规定,加入《公约》的国家,可以通过书面声明的形式,对特定类别的争端,拒绝国际海洋法法庭的调解或仲裁,中国早在2006年就依据这个条款提交声明,强调在涉及领土主权、海洋划界和军事活动之类的争端,中国不接受《公约》规定的有约束力裁判。这个条款不只是中国使用,菲律宾本身也在2002年发出过类似声明,称对卡拉延群岛的争议,拒绝《公约》的仲裁。也就是说,中国不接受,不理会仲裁结果,其实本就在《公约》的框架下被认可。

事实上,海牙国际法庭即使受理本案,作出裁决,也远远无法解决南海面临的问题,中国的九段线主张最早产生于1947年的民国政府,不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管辖,而中菲之间的协商机制并未失效,中国更不断强调必须透过对话方式解决,因此法律并非解决南海问题的最佳方式,尤其在美国重返亚太的前提下,问题更涉及区域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多个方面,非常複杂。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仲裁结果将对中国造成一定程度的麻烦,仲裁庭未必会在每一个议题上都支持菲律宾,但仲裁对岛屿特徵的判定、九段线的实质意义上,都会给中国在南海的角力带来挑战。因为九段线主张并不等于领海基线,中国也尚未在南海划定领海线,法庭很可能会认定菲律宾渔民能够在黄岩岛附近捕鱼,而美济礁若被认定只是低潮高地,且属于菲律宾大陆架的话,不但原本享有的岛屿及岛礁的12海里领海可能消失,也会失去大部分在南海争端中谈判的筹码。

仲裁的结果势必是无法化解南海的困境,但或许能给中菲双方一个新的机会展开协商,虽然中美近期在军事上动作频频,但未必代表南海局势会走向动武的局面,中国如何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保护自身利益、如何在区域政治上与美国抗衡,都考验中国的大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