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的澳门

昨日由政府发布的《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草案文本》正式出台,草案文本根据去年发布的《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基础方案》为核心,综合了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后再编制,期间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司、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研究团队及澳门理工学院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陈庆云教授研究团队作出指导及规划编制顾问。

草案文本框架中,主分四大领域,包括战略、民生、发展及善治,以构建特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蓝图,把澳门建设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焦点目标。

战略上以加速建设、提质建设、基本建成及全面建成为当中四个阶段,在五年规划中完成关于整体经济稳健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旅游休闲大业态、提高居民生活素质、持续发展文化教育、环境保护成效显着、全面提升施政效能及加强法治建设等七大主线目标。

对于市民较关心的,依然首推民生範畴,草案文本以宜居、宜行及宜业为未来五年政府重点建设的工作,当中以设立土地使用资料库及增建公共房屋最受关注。文本中交代了A区可建28,000 个公屋单位,五个地点经调整后可建4,000 个公屋单位,预算至2018年可完成约3,800个社屋家团分配。除此,加快轻轨建设、完成第四条跨海通道工程、加速离岛医院落成等城市基建也是坊间意愿的实践。

当然,作为政府未来五年的施政重点,并不是单单三万七千余字的草案文本可令全城市民满足,作为本澳首个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五年作目标年期也算是稳中求变的理想态度,虽知道文本仍有改进的空间,在强调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下优先民生工程,也是我们对政府的期望。

在规划出台后,也是时候让政府听取民意,补完草案文本。在此,也期待全澳市民,于即日起至6月底,在政府展开为期两个月的意见收集工作中勇于表达诉求,为实现五年后更美好的澳门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