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压力大 情绪困扰求助增 妇联忧专业人士及经费不足

澳门不少居民每日为「两餐」奔波,受着不同方面压力影响,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严重导致各种情绪病产生,妇联心理谘询保健中心去年接到的个案中,最多是情绪困扰,当中又以受家庭问题困扰最多,妇联心理谘询保健中心助理主任毕诗铭鼓励市民当遇到情绪困扰,应向专业心理谘询及向治疗师求助。

妇联副理事长黄洁贞反映,中心运作成本花费大,过去四年都出现透支;由于心理治疗师的专业认证问题,业界难以开办对口课程,造成人力资源不足。(周婉茵摄)

妇联心理谘询保健中心昨午在渡船街妇联综合服务大楼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表《2015年度的中心运作报告》,去年共接到240宗全新个案,涉及325人,当中以情绪困扰最多,佔超过60%,当中又以受家庭问题困扰者最多,佔约30%。中心助理主任毕诗铭称,在个案面谈中显示,曾有自我伤害、自杀念头者,分别佔3%(七宗)及4%(10宗),经中心转介到山顶医院精神科则佔5%(11宗),数字与往年相约,未有明显增加。而求助个案中,以学生最多,佔22%,反映家庭问题及学习压力,影响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值得留意。

资助不足 难展服务

妇联副理事长黄洁贞在会上反映,中心运作成本大,过去四年都出现透支,今年卫生局未有按照过去数年,按通胀百分比调升资助,亦无说明理由,令中心运作百上加斤。中心是由卫生局资助的非牟利医疗机构,向市民提供免费的初级心理卫生保健服务。黄洁贞反映,近年接收个案逐增,但资助无法补足中心经营成本,一直以来都依赖妇联总会补贴经费,期望当局合理调升资助,支持中心持续经营及发展。

此外,她亦反映对心理治疗师的专业认证问题,质疑去年《医疗人员专业资格及执业制度》,公布谘询总结报告后,立法进度至今未有下文,令业界无所适从,一方面已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未能按照认证规定取得认可,无法从事心理谘询辅导服务,业界亦难以开办对口课程,培训专业人员,造成人力资源不足,长远更构成断层,期望当局加快工作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