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资办代表出席中区社谘会 去年12,000间企业申请外僱
中区社区服务谘询委员会平常会议昨日召开,人力资源办公室及劳工事务局代表出席会议,向委员介绍现时外僱输入机制。社谘会副召集人徐达明会后总结称,局方向委员澄清,本澳在输入外僱时,并没有要求有一定本地员工比例的规定,而是视乎实际情况批出名额。而坊间误认为申请外劳要有一定数量的本地员工,因而出现虚报情况,可能会触犯法例,他强调外僱只是补充性质,会以保障本地职工权益为主。而去年共有12,000间企业申请外劳,当中大部分是中小企。
社谘会副召集人徐达明(右)称,本澳在输入外僱时,并没有要求有一定本地员工比例的规定。(林少洪摄)
他複述,外僱「博炒」的情况,政府已引入「过冷河」制度,减少同类事件出现;对于有人以旅客身份来澳找工作,他称,当局对事件关注,但未有具体的工作时间表。有委员反映有外僱中介公司「食水深」,抽取三个月的中介费,希望政府可以规管。
社谘委陈晓平在议程前发言中指出,本澳外僱人数达18万,绝大部分服务性行业的中高级外地僱员,其薪酬都要比本地僱员的薪酬高,强调若本地人的各项能力与外僱看齐,企业无理由不僱用本地人。因此,对于本地僱员向上流动的问题,政府应把政策重点放在制定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育政策,营造一个使用本地员工更优于输入外劳的客观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