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后备测试前全线死机 系统超负荷酿「关闸灾难」
上月30日约30,000人在风雨中呆呆堵在关闸及拱北两边口岸两个多小时事件,据昨日出席澳广视时事节目「澳门论坛」的嘉宾透露,事件最吊诡之处是,原来当局意识到过关系统老旧,去年已考虑增设第二后备系统,讵料就在日内打算进行测试前,即发生电脑系统全线「崩围」事件,再次把当局「歎慢板」的坏习惯暴露于人前。
有电脑专家指出,关闸电脑系统沿用逾十年,加上证件种类繁多,再者每年3,000万人次出入,系统根本难以负荷;与当局所指的「特殊原因」,大相逕庭。而为免同类事件发生,当局表示,除构建第二后备系统外,还会加入独立运作的第三后备系统,至于何时实行,则未有透露。
上月30日通关系统全线「崩围」期间,治安警加派警员于各口岸维持秩序,疏导人流及车流。 (治安警察局图片)
昨日出席论坛的保安事务局资讯处处长敖国廉称,通关系统设有一个主系统及一个后备系统,因应过关人流庞大,局方去年已考虑增设多一个后备系统,并计划近日就系统进行测试,未几便发生是次事件。
有旅客不堪两小时多折腾,不适晕倒,治安警即时上前协助。(治安警察局图片)
他其后受访时称,为避免同类事件发生,当局已建立预案修复,只要跟足程序便无碍。当局亦会建立第二后备系统,进一步缩短修复时间,但长远而言,局方会考虑建立多一个独立系统,避免单一设备故障时,令通关受影响。
系统升级刻不容缓
同场的电脑学会会长尤胜当估计,由于后备设置至今,已超过十年,以现时科技而言,规格或不够高,同时可使用过关证件类型繁多,令系统业务量大增,一旦主系统出事,以后备系统的规格,根本难以负荷。他建议,不单止治安警察局要考虑系统升级,政府其他部门,亦应适当增加科技资源,与时并进。
立法议员区锦新认为,以往使用自助过关系统的人不算多,但现时过关人流,已普遍依赖自助过关,加上每年访澳旅客超过3,000万人次,系统已经「爆錶」,建议当局可考虑每个证件类型,都设一个后备系统。
第一时间公布资讯
澳门大学政府与行政学系助理教授陈建新认为,治安警作为局级部门,在今次危机处理上已很得宜,但现今已踏入大数据时代,构建智慧城市非常重要,当局应检视事件发生时,有关资讯能否即时发布并流通,让公众第一时间清晰及有效地接收。
澄清绝无「复古」人手登记 故障两小时 当局称供应商合格
网上流传,上月30日关闸电脑全线「崩围」时,出入境警员「复古」,人手记录旅客身份资料!治安警行动厅厅长刘运嫦昨日澄清绝无此事。
电脑系统全线「崩围」期间,单是关闸一个口岸,就有30,000人受影响。(治安警察局图片)
刘运嫦解释,当时大量旅客滞留在离境大堂非本地居民自助过关通道内,避免人踩人事故,警方将其中两条非本地居民自助过关闸门打开,让滞留人士通过,并引导他们前往调度台进行临时登记,其形式等同一般人手通关查验通道,都是用电脑进行登记,完事后即封闭该区,绝无用纸笔登记过关的情况。
另外,保安事务局资讯处处长敖国廉表示,当局与系统设备供应商签署合同时,订明处罚条款,规定一旦发生故障,供应商要在指定时间内,到场并解决问题。经初步观察,供应商基本上满足上述条款,但仍待提供改善方案,强调事件发生后,当局首先关注如何完善系统,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议员抨採购过程繁又长 紧急事故应「特事特办」
议员宋碧琪表示,按照现时法例规定,治安警的离境大堂设备由保安事务局採购,若採购额度超过一定数目,须由保安司司长批示,甚至要经行政长官批示。她认为现时採购程序複杂,需时漫长,相关部门如需採购,要提前準备的资料繁複,若临时需要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提供,有些甚至要到财政局作公开採购,欠缺灵活性。
「澳门论坛」出席嘉宾对关闸电脑系统「崩围」事件,各抒己见。(周婉茵摄)
她认为,前线部门可以有更大权限去採购,放宽金额限度,不需经多层部门审议,令紧急问题能尽快解决,但前提必须加强监管制度。
议员施家伦则认为,採购、招标有既定程序指引,为确保公帑用得更合理,应严格执行。他称,事件虽偶发,但显示出科技强警的重要性,当局每年应恆常检视,除日常更新外,系统也应一同检视,做到与时并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