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配套 与入住率的因果

住屋需求是一个与社会上每个市民都息息相关的生活课题,可是在本澳却存在着「有屋冇人住」的稀奇实况。

包括居雅大厦、业兴大厦及安顺大厦三个位于石排湾内的经屋项目,在房屋局的统计数据中,在派匙后的3,110个单位,有1,210个并未入住,接近四成空置的情况,令未能抽中经屋的市民更感怨愤。虽然,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早前有建议与法律部门研究,如何从法律层面上採取行动,追究获分配经屋但不入住的业主。但经本报早前深入採访,真正的因由并非完全出于不肯入住的业主身上,相反是石排湾经屋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入住率偏低,更有获分配租赁社屋的家团拒绝接受分配,宁愿重新轮候,原因原来在石排湾的基建配套仍未完工。交通方面,的士甚少驶入区内,巴士线路不足十条兼班次疏落,而且不乏在附近地盘工作的外僱工人争搭的情况出现,令居民搭车极度困难。

饮食方面,区内食肆不足五间,更是以快餐及茶餐厅为主,而且均在晚上8时收市,欠缺用餐的选择。区内只有两间24小时营业便利店,却不提供熟食。区内亦欠缺街市,居民要买餸,却只能依靠区内两间同样晚上8时收市的超级市场,但奈何超市鲜活食品选择少兼价格偏高,难怪居民自称「活在死城」。

除此,区内暂时只有一间临时卫生站及一间私人西医诊所,如遇急病只能依赖救护车服务,服务站及诊所不设夜诊,居民入夜后需就诊,只能长途跋涉到最近的凼仔科大医院或镜湖医院。商铺方面,已开业店铺寥寥可数,只有银行及五金铺各一间,不少商铺约八成也未营业。

石排湾公屋群原是本澳最大公屋项目,共提供9,015个单位,规划居住人口为60,000人,是「万九公屋」主要组成部分,2011年5月正式动工,2012年落成,2013年4月首批居民入伙, 但至今三年间,当中必要的配套设施规划被忽视或建设滞后,未能在居民入住初期全面同步投入使用,难怪出现「有屋冇人住」,皆因配套不齐,生活严重受到影响。

相信入住经屋不等同投资房地产,这是市民及政府都认同的,居民期望拥有是一个安乐窝,有关当局若能调整服务设施, 针对商铺空置问题, 考虑採取优惠措施吸引商家进驻,令商户及居民达到双赢,配合当局提高施政透明度,令基建配套落实有期,相信断不会出现入住率只有6成的离奇现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