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丰大厦地铺租客拒修烂渠 水涌两层楼 随时爆火灾
下环街威丰大厦一楼、二楼14户居民,过去半个月经历「水浸脚眼」的狼狈景况,整个楼层走廊水汪汪一片,当中两住户情况非常严峻,由排污渠涌出的污水,注满浴缸及洗手盆,地板如小水池,电錶跳掣,浸湿电线随时酿成火灾!两住户无奈暂时迁出;原来,一切源于地铺租客不配合修理淤塞大厦公渠,偏偏根据现行法例,租客要是拒绝合作,不管私人及公家,全都「吹佢唔胀」!
民众建澳联盟大厦事务谘询委员会,决定提前今日到场协助小业主斡旋。资料显示,至2014年,全澳仍有2,913宗楼宇漏水个案未被处理,更重要的是,除非政府对《都市建筑总章程》修法,由法官颁令业主维修,否则苦主连「门」都没得进。
下环街威丰大厦楼龄30年,半月前出现非常严重的大厦危机。(林少洪摄)
下环街威丰大厦楼高五层,楼龄刚好30年,同楼龄大厦在下环比比皆是,只是威丰大厦提早面对楼宇渗水问题,记者昨日穿着白色平底鞋到达上址,投诉的小业主李小姐见状,连忙找来两个胶袋叫记者把脚套进里面,解释:「就咁入去,对鞋一阵唔使要啦!」
楼梯变潺潺小溪
果然,记者与李小姐刚上了几级楼梯,便听到「啪嗒啪嗒」的水声,污水一路沿着梯阶向下流,俨如潺潺小溪。上到一楼走廊,情况更是恶劣,由于污水积聚长达半个月,传出阵阵异味,一楼住户在走廊用木条搭起「独木桥」,避免沾湿双脚。
同样情况亦出现在二楼走廊,两层楼同位置的上下两个单位,更是水浸重灾区。所以出现这严重情况,源于大厦地铺游戏机中心的排污渠出现淤塞,导致污水只能向上层倒灌,一楼及二楼首先遭殃成为「泽国」,但由于游戏中心负责人一直未同意小业主入铺内通渠,惟箇中原因,小业主亦未被告知。
事情要从上月27日说起,住在一楼的李小姐,当日早上6时许起床,一步踏入厕所,发现污水不断从出水口涌出,她心想「大件事」,即时从五楼逐户拍门,告知情况,小业主了解情况后,即时通知通渠师傅,经过一番检查,发现一楼单位渠道没有淤塞,相信问题癥结出在大厦地铺的游戏机中心。李小姐于是开始了与游戏机中心长达半个多月的艰苦交涉。
李小姐同日向游戏中心解释,称店内有渠位淤塞,导致污水倒权涌向上层,又指根据通渠师傅意见,只须半日时间维修便成事,职员回应自己没权决定,需要通知负责人,惟未能与负责人取得联繫。
一楼的污水渠不断流出由地铺涌上来的污水。(林少洪摄)
住户门口的土地公亦难抵挡漫延的污水。(林少洪摄)
整个走廊水汪汪一片,阵阵臭味中人欲呕。(林少洪摄)
半日通渠亦不通融
李小姐转而通知地铺业主,希望由业主出面与游戏机中心负责人联繫,但仍遭到游戏机中心职员无理拒绝。翌日,李小姐致电由房屋局统筹的「楼宇渗漏水联合处理中心」,对方建议她与地铺协商,才能解决问题。直到上月30日,污水已经由单位内涌出走廊,情况愈发严重。
无计可施下,李小姐本月2日向消防局求助,消防员到场后,指污水由走廊沿着电线滴下,有潜在危险,于是协助李小姐通知工务局人员,工务局人员联同消防员到游戏机中心,指维修不会影响经营,但同样得到职员「要通知负责人」的回覆。
苦主李小姐家中浴缸被污水注满。(林少洪摄)
居民出入要走「独木桥」,否则必定湿脚。(林少洪摄)
有家不得归
由于单位内情况益发恶劣,厕所内的洗手盆、浴缸都注满污水,电线被浸湿,李小姐只得暂时搬出,到亲戚家寄居,说到伤心处,李小姐忍不住红了眼睛,说:「有家不能归,真係好凄凉。」
直到上周四(12日),李小姐终于接到游戏中心负责人来电,称会直接与通渠师傅联繫,先了解有关情况,然后再给她答覆,李小姐以为事件终于出现曙光,惟直至昨日,负责人都未有出现。
质疑地铺租客有意回避
二楼的黄先生替朋友打理单位,上月29日邻居告知他地铺塞渠,他以为不太严重,没有多作理会,直至本月2日,他回到单位查看,发现屋内积水有近五厘米深,不知污水从何处涌出,而屋内电錶亦自动跳掣,始知事件严重。他又指,事件发生至今已有半个多月,楼上楼下合力想办法,希望解决事件,但地铺租客不愿意配合。
黄先生指,事发后已即时联络地铺业主,业主同意维修,但地铺租客(即游戏机中心)却一直迴避问题。小业主曾多次致电话地铺租客解释事件,对方指会直接向通渠师傅了解情况,但一直未有回应是否同意维修,令只须花半日时间就能解决的事件,拖延半个月仍未能得到处理。昨日,游戏机中心职员指负责人出差,黄先生再次致电,对方乾脆关机。他称,生意人出差,「有咩可能会关电话」,质疑对方有意迴避。
爆渠不处理危机重重 民建联今日提前助小业主
民众建澳联盟大厦事务谘询委员会主任袁汉均,当日获求助亦有到场了解情况,袁汉均称,是次个案是民建联接触个案中算是严重的一宗。他指出,由于本澳法例规定,即使业主同意维修,亦要得到租客同意,才能入到店内通渠,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与地铺负责人取得联繫,获对方同意才能进行维修工程,否则只能依循现行法例,「会有排烦,住户唔使喺度住」。
不过,一旦取得地铺同意后,小业主只须向工务局提取大厦图则,疏通沙井,便可解决渗漏水问题。他又表示,大厦现时渗漏水问题严重,若问题得不到解决,不排除会爆渠,担心会造成电线短路,引发火灾,现时大厦仍有住户居住,一发生意外,后果不可预测。他指出,公渠是大厦公共部分,有责任共同维护,希望地铺负责人儘早回应小业主的要求。而在截稿前,李小姐昨晚通知记者,工务局、民政总署及房屋局提早于今日(原计划20日)到场协助小业主,她希望事件能早日得到解决。
游戏机中心同样受渗漏水影响,惟租客偏偏不理。(林少洪摄)
外判专家检测渗漏水 加快揪出归责源头
议员施家伦表示,有关业主可联络由多个政府部门联合组成的「楼宇渗漏水联合处理中心」,进行现场检测,惟由于本澳不少楼宇都有渗漏水问题,处理中心随时需要半年至一年时间,才可以安排人员到场处理。
施家伦认为,当局在未有修改《都市建筑总章程》相关法例前,可考虑外判楼宇渗漏水检测服务予其他专业机构,为业主提供具公信力证明,找出渗漏水问题的归责方,让其他受影响业主考虑是否透过司法机关处理。
对于现时不少渗漏水个案都会出现「入屋难」问题,施家伦认为,政府未来修改《都市建筑总章程》时,需要研究如何解决有关问题,例如法官可命令业主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