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促升级医疗安老政策 鼓励生育应对人口老化
《五年规划》意见彙集 民生篇
《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草案文本》(简称《五年规划》草案)公布至今已超过半个月,期间当局马不停蹄地举行多场意见收集会,社会各界亦抓紧机会踊跃建言献策,畅所欲言地表达各自最为关注的焦点,令草案的完善方向更加清晰。本报製作六个专题,透过採访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听听他们经过把握民意,凝聚民智后,对《五年规划》草案整体评价及完善建议。
《五年规划》草案提出鼓励优生多育,应对人口老化,有意见认为需先优化房屋、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料图片)
澳门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预计到2020年, 老年人口约佔本地人口14%,《五年规划》草案提出多项针对性措施,务求让长者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群力智库中心副理事长雷民强接受本报採访时表示,澳门现时的长者政策已较完善,医疗、住屋、日常生活经济等均有补贴,老年人的生活基本已得到保障,但未来五至十年后,上述支援对长者而言并不足够,当局需要及早制定高端养老政策。
群力智库中心副理事长雷民强认为,《五年规划》应思考升级医疗安老政策,以及完善成长教育环境鼓励生育。(资料图片)
雷民强解释,澳门经济发展不俗,现时50岁左右的市民已有一定经济能力,将来年纪大后,除基本生活保障外,亦需社区配套,如社交、康乐设施等。他又指,虽然澳门有一些长者中心,但这与高端养老服务是「两回事」,建议在社区建设适合长者休闲、社交的公园、运动设施,以及专注为长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等。他提议,当局可考虑在新城填海A区设立相关社区设施。
《五年规划》草案提出多项安老措施,务求让长者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资料图片)
协调资源分配鼓励优生多育
提高出生率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方式之一,《五年规划》草案提出鼓励优生多育。雷民强认为,增加生育率应对老龄化必须要循序渐进,切勿盲目大量引入技术移民,「增加人口之后,房屋、教育配套、医疗资源分配等要如何协调?当局是否可以保证整体发展?」
区域合作人提升医疗水平
他表示,鼓励生育不应仅限于提供一次性津贴,而是创造一个让澳门人生儿育女后,不会增加生活压力的环境,而且让这一代人看到下一代是有幸福和有希望的。他坦言,不觉得会有市民专门为了几千元津贴而去生一个小孩,当局如果能完善整个儿童成长环境及教育环境,就是最好的鼓励生育措施,这个方面澳门目前还做得不错。他提醒,本澳住屋问题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生育意愿,《五年规划》可在此有更多着墨,建议有好多小朋友的居民,是否可优先享有入住社屋的权利等。
《五年规划》草案提到,通过区域合作共同设置专业医护人员培养基地及医学研究组织,提高培训医护人员的能力。雷民强赞成有关措施。他称,澳门医疗发展停滞不前,主要是因为本地病例少,医生临床经验不足,相信澳门与国内合作,如安排本地医生到内地大型医疗机构实习、作医疗交流等,可大大提升本地医疗素质。
他续称,本澳医疗系统已经很完善,但人力资源不足及医生水平未能提升成为最大制约因素,《五年规划》应多加考虑医疗人员的问题,短期建议引入专科医生,补充澳门医生数量。
谈及对《五年规划》「民生篇」的整体意见。雷民强表示,至2030年,澳门就会进入全面老龄化社会,当局现时是有条件做好整体人口规划,所以《五年规划》应从更宏观角度探讨问题,除实际福利外,亦要从出生、教育、养老等不同人生阶段的作出合适配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