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培训续办「渔家乐」 政府多方支持渔业发展
澳门渔民互助会副理事长陈明金(下图)接受本报访问称,南海休渔期已维持十多年,本澳渔民已经习惯,渔民每年这段时间都会安排不同节目,趁机会休息一下,如维修渔船、陪伴家人、做身体检查等,休渔期虽然没有收入,但对他们生计没有太大影响;加上特区政府每年均会安排培训课程,业界均反应热烈,形容休渔期间他们过得「好充实」。
他表示,本澳现时有不足200艘渔船,渔民约300至400人,但因邻近地方,如台山、汕尾等城市渔业发展蓬勃,本澳渔业逐渐被取代,从事渔业的人愈来愈少。
虽然本澳渔业日渐式微,但特区政府为了照顾这为数不多,却曾为本澳献出心力的水上一族,遂于2007年成立「渔业发展及援助基金」。海事局表示,基金成立至今共有163宗成功申请个案,金额超过澳门币5,200万元。因应社会发展和渔业的经营情况,特区政府计划适当调升购买或建造渔船借款上限、以及「渔业活动困难的援助」的金额上限。
另外,由渔民互助会主办、海事局赞助及提供技术支援的「休渔渔家乐」海上畅游活动已举办四年,今年的活动暂定于6月13日至7月13日举行;劳工局、海事局、工联及渔民互助会今年继续合办「渔民休渔期培训计划」,令渔民善用休渔期,提升竞争力及掌握其他谋生技能,期间每位学员都有生活津贴。
海事局亦会为参与计划的渔民重温并加强海上安全知识,课程内容包括气象、消防、急救、海上求生及海上安全等。
渔业曾是本澳最重要产业,上世纪70年代渔船多达1,400多艘。图为当时内港一景。(互联网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