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千帆并举 今卖艇退休 南海休渔期昨启动 渔业休矣!
渔业曾经是澳门最重要的产业,但随着外围竞争激烈及赌业兴起后,本澳由全盛时期1,400多艘渔船,跌至目前不足200之数,渔民人数亦只得寥寥300多人,随着一年一度的南海伏季休渔期昨日启动,有渔业团体指出,渔业环境日益艰难,今年初至今整体生意急跌两成,珠江口浅海一带捞捕经常捞到胶袋!
两年多前一项调查显示,过半数受访渔民表示,由于教育水平偏低,转行意慾不大,而上岸从事体力劳动,又因年纪偏大难以胜任,结果只得两条路选择,一是退下火线不再捕鱼,一是向政府申请资助,做得多久得多久,难堪情况一如本澳渔业前景,步向夕阳。
南海休渔期昨日中午12时开始,陆续有渔船返回本澳,内港一带渐见热闹。(郑健勋摄)
南海伏季休渔期昨日中午12时开始,为期两个半月至8月1日止,200艘渔船陆续停泊在内港海域一带,有参加政府举办培训计划的渔民,每人每月可获取8,000多元生活津贴,没有参加培训的则趁机修补渔船及休养生息。
难敌污染及竞争
澳门渔民互助会副理事长陈明金指出,自农曆新年起至今,由于污染严重及竞争激烈,出海到珠江口附近水域一带作业的渔获数量下降,整体生意减少约两成,且不时没捞到鱼,却捞到废弃胶袋;很多渔民对本澳渔业前景不乐观,未到退休年龄已经不再捕鱼。农曆新年期间点算本澳不足200艘渔船,有渔民见生意难做,乾脆把渔船卖给内地,至今已有逾十艘结业。
陈明金认为,渔获减少与珠江河口填海工程及季节性因素有关,向内地当局反映后,情况已有所改善。
来货一律贵两成
随着休渔期展开,有街市鱼贩表示,每年这个时间,鱼类及贝壳类等货量减少,会改以售卖人工饲养的鱼为主,如黄花鱼、鲍鱼等,来货价会比平时贵约两成,故售价亦会上升,相信对生意有一定影响。
有鲜鱼档主称,因货量减少,来货价上升了两成,售价亦会作出调整。(袁金秀摄)
记者昨日到祐汉街市视察,大部分鱼档都照常营业。档主方先生向记者称,以售卖新鲜海鱼为主,昨日休渔期开始后,只能以人工饲养鱼类代替,由于来货价调升,市民买鱼没有平日「咁疏爽」。
有祐汉街市鱼贩表示,休鱼期海鱼货量减少,会改以售卖人工养鱼填补差数。(袁金秀摄)
海蟹海虾缺货
鱼贩黄太称,她一向在珠海斗门入货,不论是否休渔期,均会入货海鱼与饲养鱼,两者在价钱上没有太大差别,但这段时间就无海蟹、虾等出售,但相信对生意影响不大。
亦有鱼贩表示,一直以售卖外国鱼类为主,从香港入货,如挪威三文鱼、智利比目鱼等,故南海休渔期对他们无太大影响。有市民表示,不担心会捱贵鱼,虽然饲养鱼「冇咁好食」,亦会照买来煮菜。
虽然鱼类价格调升,但仍有不少种类可供选择。(袁金秀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