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石排湾水库水质保生态平衡 逾千非洲鲗大搜捕

路环居民可曾想过,他们每天饮用食水的洁净度,原来跟石排湾水库内寄居的非洲鲗,有很大关係!

石排湾水库于1988年放养过大批鱼苗,生存力强横的非洲鲗,最终成为水库霸王,由于繁殖过量,水库的藻华几被非洲鲗吃光,其他鱼类「冇啖好食」,但藻华过多,又会对路环水厂的处理工艺造成负担,而非洲鲗过多,其粪便及尸体,亦会令水质变差。自来水公司为平衡水库生态及优化水质,今年4月始,由承判公司进行大捕鱼计划,至今已捞捕鱼类1,800条,大部分是非洲鲗,这些肥硕大鱼的下场,十之八九变成食肆颇受欢迎的「炭烧非洲鲗」!

外判工人昨日捞起一条呎许长的肥大非洲鲗,其下场随时成为美味之极的「炭烧非洲鲗」。 (梁佩茵摄)

位处路环直升机场旁的石排湾水库,储水量45万立方米,虽只及新口岸水塘四分一多一点,但环境优美,水天一色,是路凼城周遭娱乐场旁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谁会想到,粼粼水波下,正上演一幕关乎路环市民食水洁净与否的鱼类大战。

在是次水库大捞捕行动中,除非洲鲗,还有少量鲮鱼、鲤鱼、凤尾鱼、塘虱,亦曾捞起过数只乌龟。(梁佩茵摄)

大捞捕行动至今,已捞起1,800多条鱼类,撒网工作昨日还在进行。(梁佩茵摄)

28年形成的封闭生态

石排湾水库于1988年放养过大批鱼苗,至今28年过去,却从未进行过捞捕工作,究竟水库里有多少尾鱼,谁也不知,但确实数字不是重点,重点在水库输往路环水厂的水质,有着怎样的变化。

控制藻华,先控鱼类

澳门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藻华生长会影响水库生态,还会对水厂的处理工艺造成负担。藻华的形成一方面与进入水库的营养物有关,亦与以其为食的浮游动物及鱼类相关。故此,有效控制藻华的方法,除了严控水源地周边污染源排入外,还应调控水库内鱼类的种类及数量。

自来水公司是次计划目的是捞走水库中过剩的鱼类,平衡水库生态,同时了解各种鱼类分布情况,以更好地配合日后优化水质的工作。

大捕鱼计划由今年4月开始,其实早在今年3月中旬,自来水公司已派员对石排湾水库进行一次试捞,为本次捕捞行动做好前期的评估和準备工作。记者昨日到现场视察,工作人员日前已将鱼网投入水库,当日再把鱼网逐个捞起便成,据工作人员称,捕捞的鱼类数目跟天气有关,阳光太猛可能捞到的鱼会相对少,计划至今已进行过半,捞起的鱼类已逐渐减少,预计至本月底,当可全部完成。

在捕捞开始前,会先降低水库水位,以利于捕捞。计划至今已捕捞约1,800尾鱼,包括鲮鱼、鲤鱼、凤尾鱼、塘虱、也曾捞起过数只龟,最多数目为罗非鱼(即非洲鲗)。捞起的鱼会交由外判公司处理,至于外判公司是否把鱼卖给街市鱼贩、食肆、或自用送礼,则不在他们管辖範围内。

水库暂停供水

石排湾水库的储水,主要由路环水厂处理,为免大规模捕捞期间对水质造成影响,在此期间,将会暂停由石排湾水库向路环水厂供应原水,改由大水塘水库供应,以确保离岛区供水稳定,以及保障出厂水质洁净。

据澳门自来水化验研究中心表示,中心会密切监测捕捞前后及捕捞期间的水质状况,特别是水中的氨氮含量、浊度、臭味等参数值。在完成捕捞工作,水库水质达标时,才会恢复由石排湾水库向路环水厂供水。

非洲鲗顶端猎人又杂食 何伟添:应定期捞捕免失衡

澳门生态学会会长何伟添(下图)表示,非洲鲗以水中植物及微生物为食物,由于水藻及微生物会在水库生长,因此当局投放大量非洲鲗鱼苗到水库内,利用生物链方式,净化水库水质,避免微生物及水藻大量生长,令水质受污染。

然而,由于非洲鲗属于较大型淡水鱼,本身属于食物链的顶端捕食者,在水库内不会受到其他更大型的生物捕食,加上繁殖能力高,因此当水库内的非洲鲗数量过多时,牠们排出的粪便及尸体会污染水质,需要利用捕捞方式,减少其数量,维持水库生态平衡。

何伟添认为,当局有需要定期到水库进行捕捞工作,避免非洲鲗数量过多,令水库生态系统失衡。

粗生非洲鲗合红烧清蒸 活烤非洲鲗泰菜成一绝

非洲鲗又称南洋鲗、非洲仔、罗非鱼、福寿鱼,原产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外形类似鲗鱼,在海水、淡水中都能生存;加上对低氧环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因此在面积狭小的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都能够生长,以水中植物和碎物为食物。

非洲鲗虽然极为粗生,但牠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以红烧、清蒸为最好,因此在华人百姓家庭很受欢迎。而在泰国,不少夜市档贩及餐厅,都喜欢用盐和油涂抹鱼身,再以活烤方式将鱼烤熟,煮成皮脆肉嫩的活烤非洲鲗。

非洲鲗原产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生存力极强横,成年非洲鲗长约呎半,重逾十多斤。(互联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