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先订明确指引实践不断完善 新青协冀加强宣传器官捐赠

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日前于筷子基一家咖啡厅举办「青年友计倾X Café巡礼」系列讨论会,主题为「遗爱在人间——器官捐赠你点睇」,由新青协健康促进範畴委员吴文杰主持,邀请新青协会长、胸肺科专科医生罗奕龙及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助理教授伍慧儿担任嘉宾,与20多名青年探讨器官捐赠的议题。

新青协邀请医护人员出席讨论会,与参加者探讨器官捐赠并提出宝贵建议。(新青协图片)

会上,为了解与会者对器官捐赠的意愿,以简单的投票方式展开议题思考,与会者普遍支持亲身参与器官捐赠,亦有部分与会者对自己家人意向表示担心,认为器官捐赠不应只考虑个人意愿,还需得到家人同意,以免令器官捐赠的好意最终不能成事。

罗奕龙指出,本澳早于1996年已制定器官捐赠的相关法案,但由于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以及未有脑死亡的具体定义,因此,澳门未能实行器官移植。上月25日行政长官签署批示,公布《证实脑死亡的标準及规划》,罗奕龙相信能大大加快本澳推行器官捐赠的进程,指出外科手术的技术本澳器官移植瓶颈,困难于供求及自愿捐献问题。

望政府教育与制度并行

有与会者提出,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年长一辈中根深蒂固,较难接受器官捐赠,建议可加大对器官捐赠的宣传,让年长人士及年轻人了解器官捐赠,逐渐提升年长一辈对器官捐赠的接受程度,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以推动相关措施及制度。亦有与会者认为完善的规範和制度,以及安全的医疗系统,是让社会建立稳健信心的重要因素,有助提升社会对器官捐赠的接受程度。

伍慧儿指出,器官捐赠除了医疗层面的考量外,社会层面亦是应该考量的重点,包括捐赠者与接受者的关係、如何在立法层面进行规範、相关配套措施是否完善足够,以及实际的可操作性等都是考虑的重点。她同意从小教育有关器官捐赠的概念和观念,有助提升新一代对此接受程度,亦建议在未来的立法内容中,可设置向已作登记的捐赠者定期发放资讯的机制,以助跟进捐赠者的身心情况。

播正面讯息减误解矛盾

吴文杰总结时指出,器官捐赠不止涉及医疗技术层面,更涉及到个人、家人、长辈的意愿,因此,希望政府能先订立明确指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让社会逐步接受,亦期望年轻一代能起积极作用,向长辈、朋辈及下一代分享器官捐赠的正面讯息。他相信经过时间的推移和制度的完善,能减少对器官捐赠的误解和矛盾,有助措施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