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促扩阔院校空间 普及创新教育培养多元人才
《五年规划》意见彙集 民生篇
《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草案文本》(简称《五年规划》草案)公布至今已超过半个月,期间当局马不停蹄地举行多场意见收集会,社会各界亦抓紧机会踊跃建言献策,畅所欲言地表达各自最为关注的焦点,令草案的完善方向更加清晰。本报製作六个专题,透过採访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听听他们经过把握民意,凝聚民智后,对《五年规划》草案整体评价及完善建议。
《五年规划》草案提出大力推进「教育兴澳,人才建澳」,以迎接知识经济型时代的挑战。图为莘莘学子在澳门大学开学礼上济济一堂。(资料图片)
特区政府锐意澳门建设成国际旅游休闲中心,除必要政策及资金等支持外,充足的具备国际水準的旅游和休闲专业人才同样不可或缺,为此,《五年规划》草案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兴澳,人才建澳。
身兼菜农子弟学校校长的中华教育会副理事长王国英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尤其重要,「哪里注重教育,哪里就有发展!」他直言,本澳要加强现时教育涉及千头万绪,「认同特首对落实《五年规划》的期待,能做到七成的确已经好好」!他期望规划草案能订立方向后,再细化目标,不能让规划沦为口号。
身兼菜农子弟学校校长的中华教育会副理事长王国英建议,当局应将《五年规划》草案的目标细化及指标化。(资料图片)
普及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非高等教育方面,王校长认为,草案特别提到非高等教育要有创新的思维及教育内容,此表述值得关注。他指出,本澳面对经济转型,特区政府已深明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此方面工作不应局限于非高等教育,而要普及到高等教育,因为高等教育能有条件引入更多研究型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更多具创意思维的学生。
争取更多教育活动空间
高等教育环节,王校长认为,本澳高等教育天然劣势的地方就是教育活动空间普遍不足,因此,当局应在制订规划时就要注重尽量争取教育活动空间,例如草案应尽快确定「蓝天工程」的具体时间表。他表示,草案中有提及政府将根据设立的土地储备,优先考虑规划兴建公屋。他直言,「有社区的地方就应该有学校」,建议除兴建公屋外,应预留空间提供教育用地,因为学校离住屋太远不利学生健康发展,亦加重交通负担。希望在正式文本中可落实「蓝天工程」的具体规划。
另外,文本中提到「特殊教育制度」今年将进入立法程序,王校长称,「特殊教育制度」可参考邻近地区的做法,需从长计议,他认为,现时对特殊学生的健康评估较为粗疏,当局可对学生进行分类,把同类别的学生集中,学校再按校方的条件集中收取同类型学生,相信有助优化融合教育。
对于筹建石排湾语言培训中心,王校长称,本澳以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发展目标,对语言当然要有高要求,除了学生外,也能为从业员提升自我水平,认为语言培训中心「绝对不是浪费」。
《五年规划》草案特别提到非高等教育要有创新的思维及教育内容,王国英校长认为此表述值得关注。(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