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公屋供应 纾缓交通重压 团体促《五年规划》紧贴民生

《五年规划》意见彙集 民生篇

《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草案文本》(简称《五年规划》草案)公布至今将近一个月,期间当局马不停蹄地举行多场意见收集会,社会各界亦抓紧机会踊跃建言献策,畅所欲言地表达各自最为关注的焦点,令草案的完善方向更加清晰。本报製作六个专题,透过採访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听听他们经过把握民意,凝聚民智后,对《五年规划》草案整体评价及完善建议。

《五年规划》草案提出将澳门建设成宜居城市,而且要满足市民多层次的住屋需求。(资料图片)

住屋问题是市民最为关心的民生议题,亦是最具挑战的社会问题之一。《五年规划》草案提出,要将澳门建设成宜居城市,而且要满足市民多层次的住屋需求。三十行动理事长、公屋事务委员会委员高岸峰接受本报採访时表示,如果公屋供应量不稳定,私人楼宇选择又狭窄的话,就会造成市民在选择楼宇时定位不明确,继而导致供需失衡,建议当局应在《五年规划》草案中列明整体房屋政策,确定公私管楼宇比例,并承诺公屋落成量不「跳票」,让市民可放心选购合适楼宇,同时增加业主待价而沽的信心,增加房源。

公屋分配方面,高岸峰指出,建议当局在《经屋法》修订时,应研究如何简化分配手续,加快上楼;至于《社屋法》,则建议将申请社屋的入息提高,扩大社保範围,纳入更多人士,避免他们加入申请经屋行列,构成竞争。

三十行动理事长、公屋事务委员会高岸峰建议当局应在《五年规划》草案中列明整体房屋政策。 (资料图片)

新城填海区正有条不紊地施工建设,《五年规划》强调,新城土地将分阶段落实规划。(资料图片)

根治交通顽疾需全社会配合

交通规模日益庞大,不仅对澳门路面交通做成沉重负担,还对市民出行造成极大不便。《五年规划》草案提出对交通挤塞的黑点,进行针对性整治。交通谘询委员会政策规划及管理建设专题小组召集人高冠鹏认为,通过理顺道路转向,配合智能控制,能充分运用时间资源,能调控车流量。他认同,透过优化路面路网,改善陆路交通的做法,预料整治后,道路通行能力有望提升两成,但坦言对改善整体交通挤塞帮助有限,长远仍需市民改变出行习惯,腾出路面空间。至于何时才能见到显着成效,就视乎社会对政府交通政策,如控车、公交优先等的认受性。

交谘委专题小组召集人高冠鹏认为,改善整体交通长远有赖政府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以及市民改变出行习惯。(资料图片)

提升海运承载力疏导交通

《报告》亦提及发挥凼仔北安码头的功能,提升海上客运的运载力。高冠鹏认同,需为未来海上客运量预留空间,北安码头可发挥为外流码头分流的作用之余,对陆路交通亦有助益,可考虑将在外港码头的发财巴总站迁至北安,缩短往返路凼金光大道的距离及时间,发财巴不再需要经跨海大桥往返澳凼,避免抢套道路资源,且北安码头亦邻近机场,有望成为澳门海陆空的交通枢纽。

上面提到的房屋、交通问题均涉及城市规划,《五年规划》草案提出,年底将完成「澳门特区城市发展策略研究」,细化城市规划工作。高岸峰称,以往《施政报告》或新城规划谘询,当局都曾对土地用途进行微调,但市民不清晰确实方向,为了本澳长远发展,期望《五年规划》草案可真正落实城市规划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