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

老龄化一直是本澳关注的长远社会问题,作为政府未来施政的基础,在政府《五年发展》规划草案文本中亦提及相对发展规划。

草案文本中提到应对老龄化和关顾弱势群体的未来发展规划,除落实执行「澳门养老保障机制政策框架(2016-2025)、完善长者医疗服务如增设老人专科门诊、记忆门诊、老人保健门诊和住院病区等,还需增加安老院舍宿位名额、加强失智症服务、今年内把《非强制性中央公积金》进入立法程序。但有学者认为草案文本中订立的目标不够长远,如要应付日后发展,真正确实解决本澳老龄化问题,必先从加强家庭方面的互相支援,构建家庭网络作用才是根本需要。

据统计暨普查局资料显示,2015年本澳五间医院共有1,494张住院病床,较2014年增加73张;住院病床使用率为76.6%,上升0.8个百分点。住院病人按年增加4.0%至5.4万人次;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住院病人(1.2万人次)增加14.1%,而年龄在15岁以下(1.1万人次)则减少1.0%。住院病人平均留院7.4日,较2014年增加0.1日。

医院门诊求诊者达162.7万人次,增幅为7.5%。由于2015年新生婴儿数目减少,妇产科(9.7万人次)门诊求诊者减少3.6%,医院中医门诊按年增加16.5%至18.3万人次。此外,透析服务(8.3万宗)持续上升,较2014年增加8.1%。

急诊服务求诊者共47.5万人次,按年增加2.7%。澳门半岛急诊求诊者(36.1万人次)增加7.3%,凼仔(11.3万人次)则减少9.4%。

从数据反映,老龄化问题直接冲击着医疗的配套服务使用率,在本澳65以上的长者数量达至58,000多人,发病率较青壮年高三至四倍下,公共医疗机构正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议员郑安庭在立法会上建议政府应优化「医疗券计划」,适当提高60岁或以上长者医疗券的金额,由600元提升至1,000元,以便发挥分流作用。而本澳老人院舍床位因严重不足及轮候时间长的影响,郑安庭亦建议当局採「官助、官督民办」方式,可向民间机构购买安老服务以纾缓本澳缺乏老人院舍的问题。

澳门江门同乡会常务副会长陈溥森在受访时也建议当局在《五年发展》规划草案中,加大对长者安老服务的投入,包括考虑专为本澳的长者,在广东省建设安老院或购买服务,提供多元化的安老选择,以及能够直接在内地领取养老金和享受医疗优惠,并建议政府调升资助社团开展安老服务,以弥补现时养老服务的不足。当然,研究与内地医院合作,在确保资源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令长者可在内地安老及享受免费医疗服务,也是适合本澳地少人多的发展趋势。姑勿论考虑把安老服务落户横琴,或与内地医护合作,老有所依始终也是澳门人期望的规划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