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小舟 不会说翻就翻
作为一个曾经的「陆委会」主委、第二个当选台湾「总统」的「台独分子」,应该没有人比蔡英文更了解,两岸关係如同走在一条既敏感又脆弱的钢索上,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撼动自身的脚步。自她当选以来,无论大陆方面如何表态,蔡英文始终不肯向「九二共识」点头,她的就职演说有人愤怒、有人满意也有人帮她圆场,不管怎么说,蔡英文仍然採用模糊策略,在说明一个她心里很清楚的问题,即是两岸的交往互动,必须有一套新论述出现。
这种近乎不可能的期待,建立在过去八年台湾主流民意对执政国民党的否定,国民党创造的两岸关係空前的亲密,造成台湾人民心中的警惕,要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等于是直接背弃民进党的选民基础,这是蔡英文无论如何不会跨越的底线。
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展现抢回两岸话语权的企图,明确表态作为「中华民国总统」,有捍卫领土与主权的义务,虽然没有正面回应「九二共识」,但採取化整为零的策略,将其组成一一罗列,把更多主权意识添加在看似温和的模糊语言内,让阅听者各取所需,她将「共识」诠释为共同认知与谅解,把九二会议形容为「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如果不注意对「九二共识」四字的迴避,几乎就和国台办新闻发布会的话语没甚么不同。
台湾内部「深绿人士」当然是对蔡英文的演说不满意,因为她不但多次强调「中华民国宪政体制」,还提到会依据《两岸人民关係条例》处理两岸关係,该条例第一条就将两岸关係形容为「一国两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并将现状定位为「国家统一前」,这个条例其实就涵盖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意涵,这是蔡英文演说中传递给北京的潜台词。然而蔡英文也有传达给「深绿」基本盘的潜台词,就是将宪政体制与民意作为两岸交往的政治基础,宪政体制较具体的宪法或相关法律弹性得多,有很大的诠释空间,而有关民意,更可让蔡英文不论以往说过甚么话,表过多少态,都可以以民意为名,统统不算。
整体而言, 就国台办的反应来看, 蔡英文的就职演说虽然没有完成答卷,但至少答对了一半,否则也不需等待以后「听其言观其行」。比较可能的情况,是在大陆冷处理,台湾很低调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基本的业务交流,即使是大陆,也没有让友谊的小舟翻船的本钱,明年中共十九大换届筹备即将展开,蔡英文也才刚刚接任,短期内以不变应万变可能才是明智之举。而在台湾方面,蔡英文必须证明她不会推动台独,证明自己可以信任而一以贯之,两岸才有可能重新建立新的交往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