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产品广告 引发的争议

内地某品牌洗衣溶珠广告,近日获得难以想象的全球性关注。在这则广告中,女主角正準备洗衣服,一名非洲裔男子粉刷墙壁后,穿着沾有污渍的衣服走进洗衣间,脸上还沾有油漆。他看了女主角一眼,看似在调情,女主角走近后,将一颗洗衣溶珠塞进男子的嘴里,再把他推进洗衣机,过了一阵子,一名被「洗白」的中国男孩精神奕奕的从洗衣机走了出来,女子也露出笑容。

这则广告于本月26日被上传到视频网站Youtube,短时间内吸引超过300万人浏览,当然,外国媒体全都气炸了,称这是公然的种族歧视,对于广告能够通过审查感到讶异。事实上,这则广告今年3月首次在内地播出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当然,播出的是经过修剪的版本。该品牌相关负责人接受内地《环球时报》访问时表示,「可能是他们太敏感了」,并不觉得广告内容有种族歧视的含义在其中。

涉及歧视的广告,在亚洲还有其他例子。早前泰国一个韩系美容产品的广告中,找来一黑一白两位妙龄女性,其中皮肤白皙的女性的台词是,「只要白,妳就赢」。类似这种广告,经常引来西方国家的挞伐,在泰国这个民族大熔炉,多族群肤色差异已经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但在中国,却未必有很多人有过与黑人相处的经验。许多人认为,这些广告只是想表达对亮白肤色的偏好,「以白为美」的价值观很平常,而不是想要扭转与生俱来的肤色。

这可能是那位品牌负责人不觉得广告有种族歧视义含的原因,而这才是问题所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长相相似,但来自各个地方、来自不同文化的庞大国家,我们并不觉得自己歧视非洲人或非裔族群,但我们也常常习惯于制度性的歧视而从没有察觉。在中国,我们很少被教育去关注不同族群之间的差异与平等问题,对少数族群、少数性别、特殊疾病、穷人或地域存在偏见,我们虽然不会对不喜欢的人动刀动枪,但明里暗里的议论、贴标籤,从来也少不了。

2009年,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龙新派出所,在辖区的大街上悬挂「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横幅。这个事例便是一个对歧视不敏感的事例,刻板印象、歧视往往将一个族群或群体,视为一个整体,将之单一化为同一种形象,而忽略了同一个族群中,千千万万种不同的样貌。当印象中的某个特点出现在脑海中时,部分就取代了全部。歧视就这么发生了。其实,刻板印象、偏见甚至歧视,在每个国家、每个社会都存在,差别只是人们有没有敏感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