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古庙旁蛇出没! 八蛇两周内被杀 死得冤

继去年松山发现蛇蹤后,近日有市民指望厦山山脚的观音古庙,频频有蛇出没,两星期内先后遭人打死了八条蛇,至于是哪几种蛇遭殃,由于死蛇事后已被民政总署捡走,则不得而知。然而,民政总署曾呼吁,蛇类对控制鼠患有正面作用,若发现蛇蹤,应通知警方,再由警方知会民政总署派员捕蛇,且如蟒蛇是属受保护动物,市民不应胡乱杀害。换言之,观音古庙旁被杀害的八条蛇,可能死得冤枉!

蟒蛇虽然体形吓人,但是属受保护动物。图为有市民于2013年在鸡颈摄得的一条大蟒蛇。(澳门道路情报网图片)

每年的3至10月,是澳门蛇类出没的季节,本报日前接获一名市民报料,指美副将大马路观音古庙后方一个空置地盘,蛇蹤频现,该名市民又称,据知已有八条蛇在两个星期被杀死,记者上周四(26日)到上址视察,再也找不到蛇蹤,而空置地盘紧挨望厦山(俗称魔鬼山、黑鬼山)山脚,不排除众蛇是由山上下来觅食,最后在树木茂盛及杂草丛生的空置地盘内栖息。

民政总署回覆本报查询时表示,已经针对上述个案作出处理,但具体如何处理则没有透露。民署指出,本澳常见的蛇约15种,包括眼镜蛇、黑斑水蛇、草花蛇、台湾小头蛇、铁线蛇、繁花林蛇、草腹链蛇、青竹蛇、蟒蛇及滑鼠蛇等,其中四种具毒性,惟本年度尚未有市民投诉被蛇咬伤,过往亦少有出现被蛇咬伤的个案。

观音古庙旁的空置地盘杂草丛生,据悉早前有八条蛇出没,最终全被人杀害。(林少洪摄)

民署又称,本澳大部分的蛇为原生物种,且自然分布于本地林区,牠们以鼠类等小型哺乳类动物为主食,有助于控制鼠患,对自然生态有一定的贡献,故一般情况不会主动进行灭蛇行为。

然而,在观音古庙旁空置地盘被杀害的八条蛇,根据民署所言,似乎并未对附近民居构成危害,但先后被人杀害,则死得有点冤枉。

其实,早在去年4月,已有网民在松山等地发现蛇蹤,并拍摄「蛇样」上载至社交网站,当中包括疑似饭铲头和青竹蛇,由于上述蛇类均有剧毒,民署其后呼吁游人小心, 不论有毒与否,市民一旦看见蛇蹤,切勿轻举妄动,应立即报警,好让警方通知民署人员到场处理。再者,蟒蛇等属濒临绝种动物,受世界及本澳法律明文保护,绝对不可以伤害牠们。过去,本澳曾在街上捕获蟒蛇,当局亦为牠们寻找安身之所,或送往内地动物园放养。

二龙喉公园有冇蛇出没不太肯定,但公园则有一条栩栩如生的「大草蛇」。(互联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