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日 圣奥斯定教堂塌天花 巨响如爆炸 圣地无一人伤

始建于1591年、有425年历史、被列入澳门历史城区及世界文化遗产的岗顶前地圣奥斯定教堂,昨午发生塌顶事故,当时教堂内正在进行周日弥撒,位于教堂二楼偏厅的一间弃置小屋,突然传出轰然巨响,一众教友吓得慌忙逃出教堂。附近一间小食亭东主,以为有飞机坠落教堂屋顶;一名行经上址的外籍游客,更以为有炸弹爆炸,有台湾旅客当时在离小屋约50 米远的长椅上休息,听到巨响过后,漫天灰尘由小屋屋顶涌出,惊骇莫名……

原来,一切猜想均源自上址小屋一幅约25平方米的天花倒塌,文化局人员到场视察后,初步相信是受天雨影响,导致天花木樑潮湿,未能承受重量而倒塌。惟教堂果然是「福地」,事件中并无一人受伤。

俗称「龙鬚庙」的圣奥斯定教堂,昨午一幅五平方米的天花轰然塌下,幸事件中无人受伤。( 工务局图片)

事故发生于昨日下午约4时,根据一名台湾旅客表示,当时她身处教堂外前地休息,听到50米远教堂二楼屋顶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大量灰尘从教堂屋顶冒出,之后一众教友由教堂内走出来,人人脸上显得惶恐又疑惑,祈祷之声不绝。

消防带同工务局人员乘云梯视察小屋倒塌状况。(林少洪摄)

25平方米屋顶倒塌

数分钟后三辆消防车赶抵现场,有消防员架起云梯检视屋顶情况,随即通知文化局及工务局人员到场支援,治安警察局则派员在教堂门口拉起封锁线,禁止市民及旅客走近。

消防经初步调查后表示,发生倒塌的地方是教堂内正殿旁的一间小屋,屋顶瓦片及木樑塌下,面积约五米乘五米,事故中无人受伤及被困。警方又指,肇事小屋平时是职员使用的区域,较少人进入,初步怀疑是建筑物残旧导致塌顶。

事发后教堂被围封,市民及旅客均不能进入。(林少洪摄)

台湾旅客忆述意外一刻,仍犹有余悸。(林少洪摄)

教堂主结构不受影响

文化局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陈聪检视教堂情况后指出,塌顶的位置是在教堂右侧走廊的偏房,约有25平方米範围的天花及瓦片倒塌,但倒塌位置连同下层的空间早已没有使用,亦没有储存任何的壁画或物件,除天花外,没有造成其他人员或是物件的损失。

文化局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陈聪表示,维修期间教堂会暂停开放。(林少洪摄)

陈聪又称,发生意外的位置与主殿之间有一段距离,并且有主力墙做阻隔,强调只有局部位置受影响,对教堂的整体结构没有影响。而经过初步检查,相信塌顶与近日天雨有关,令天花的木樑出现潮湿情况,因而未能承受瓦片的重量。他指出,传统的木构件及瓦片,在遇到较强风雨时,容易受到影响,又认为是次事件属突发性。

陈表示,即日起会停止教堂所有活动,直至危险解除,两、三日内将清理倒塌的瓦片、木构件及灰尘,同时考虑到天气因素,局方会尽快开展维修工作,但暂未知完成修复的时间。强调会慎重处理事故,详细检查教堂天花其他的木构件是否存在同样问题,同时对教堂展开全面检查及修缮工作,相关费用由局方支付。

去年5月曾检查

他重申,文化局对于被评定的不动产,特别是教堂这一类的纪念物,每年都会作定期巡视及检查,包括建筑的外墙、屋顶及主要构件,是否有变形,如圣奥斯定教堂墙身和屋顶在去年5月曾进行检查工作,并在同年9月进行修缮工程,当时未有发现问题。

「龙鬚庙」的由来

圣奥斯定教堂(葡萄牙语:Igreja de S oAgostinho;俗称「龙嵩庙」、「龙鬚庙」、岗顶圣堂)于1874年重修后,形成今天的规模;并于2005年被列入澳门历史城区及世界文化遗产。教堂最初的建筑非常简陋,教士们用蒲葵叶覆盖屋顶遮挡风雨,但每逢大风吹来,蒲葵叶便随风飞扬,华人远远望去,觉得这情景像龙鬚竖起,就称教堂作「龙鬚庙」,后又以粤音转称「龙嵩庙」。

教堂坐北朝南,后部有钟楼。教堂立面简朴,总高约17米,採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古典式构图。入口用石製的罗马塔司干式双柱,外墙面为黄色粉刷,有许多卷涡形装饰和白色线脚。教堂圣坛供奉耶稣受难圣像及圣母像。教堂的主体结构为砖木结构。

每年四旬期的第一个周末,供奉在教堂的耶稣受难像会被运到主教座堂;第二日搬回圣奥斯定教堂内,是本澳重要的宗教活动之一。

教堂圣坛供奉有耶稣受难像及圣母像。(互联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