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收回土地不考虑建住宅 政府拟开展公屋需求研究
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昨日在立法会上回应议员吴国昌的口头质询时重申,政府收回土地后会优先考虑兴建公屋,而目前有30多幅土地宣布失效,并陆续进入司法程序,至于已收回的两幅土地用途,位于北安的土地不宜建住宅,已明确兴建仓库,新口岸的土地虽然可建楼宇,但目前会考虑用作政府写字楼。
房屋局计划年内开展公屋需求的研究,了解社会实际需要。图为石排湾公屋群内的社屋乐群楼。(资料图片)
工务局局长李灿烽补充,失效的土地会先进行清迁工作,然后进入规划程序,待正式收回后会公布具体用途,不认为作法是在浪费时间。
议员区锦新期望当局可以说明30多幅土地中,有多少有条件用作建楼宇;李静仪认为,当局经常是建好楼宇才「开队」(启动公屋申请程序),很容易造成楼宇落成了,但申请程序仍未做完的情况,就出现「有楼冇人住」;徐伟坤认为,公屋空置率高,甚至有人将单位改作民宿出租,质疑社会对经屋的需求。
罗立文预计,将会在新城填海A区兴建共28,000个单位,以及有条件发展公共房屋的地段兴建约4,000个单位。同时,为更好掌握未来公共房屋的需求量,政府计划在今年开展本澳公共房屋需求的研究,以科学手段规划房屋政策。
房屋局局长山礼度表示,正跟进《社屋法》修订,会考虑引入恆常性申请的可能性,希望第三季进入立法。同时会开展公屋需求的研究,争取今年内有初步数据,明年完成研究。他强调,政府要有数据,才能因应不时的社会需求,拟订相关经屋、社屋比例等,重申社屋为主政策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