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九公园水塘变放生池 锦鲤荷花绝迹 非洲鲗池中称霸

生存能力极度强横、对其他鱼类以至生态环境威胁甚大的非洲鲗(Tilapia mossambica),在本澳可谓蹤迹处处,继本月中澳门自来水公司外判捕鱼公司在路环石排湾水库捞捕逾1,800条非洲鲗后,原来在澳门三大名园之一的卢廉若公园,民政总署于上月又捞起约1,000条非洲鲗。

然而,记者昨日到公园视察,发现非洲鲗数量依然庞大,水面下密密麻麻,尽是这些硕大鱼类,由于民署当初没有在水塘饲养鱼类,相信是有人放生,十年间非洲鲗雄踞水塘,而公园长久以来的卖点──锦鲤和荷花,则日见稀少,有学者指出,民署再不作出补救措施,锦鲤将绝迹。至于在污浊池水生存的非洲鲗,若有人偷偷捞捕,再卖给街市鱼贩,后果可大可小。

卢九公园水塘内触目是硕大的非洲鲗,民政总署上月已捞捕逾千条,但数量依然庞大。(梁佩茵摄)

非洲鲗(或非洲鲫)学名叫莫桑比克吴郭鱼,又名吴郭鱼、非洲仔、福寿鱼、罗非鱼,一般长15至30公分,最巨型可达50公分(约20英吋,重逾十多斤),最初生存在东非洲坦噶尼喀湖(见附稿),之后辗转由人带往世界各地繁殖。

列世界百大入侵物种

由于非洲鲗非常粗生及杂食,鹹淡水都能生存,低氧及混浊水环境亦难不倒牠,加上繁殖力惊人,甚至在水稻田里都能够生长,具挖巢护幼或口孵护幼之习性,对本土鱼种威胁甚大,在许多地方成为入侵物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将牠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卢九公园变放生池

如此强悍鱼类,本应在自然界自游自在,但原来本澳却有人把非洲鲗当观赏鱼饲养,待非洲鲗成年后无法再养,便带往公园或水库放生,位于荷兰园大马路的卢廉若公园,就是其放生地之一,足有两个标準泳池般大的水塘,变成非洲鲗落户的天堂,有说非洲鲗在公园水塘蛰伏已十年,但确实时间无从稽考。

民政总署表示,相信是有人把水塘当放生池,呼吁市民不要在水塘放生鱼类。(梁佩茵摄)

荷花绝迹、锦鲤难活

有经常到卢廉若公园的市民表示,公园素以锦鲤及荷花着称,但近十年鱼塘的锦鲤已愈来愈少,以往一餵鱼整个水塘都是锦鲤,还有龙吐珠,颜色鲜艳,非常漂亮,但现在已不复再。

亦有市民称,近日本来到水塘观赏荷花,讵料整个水塘空蕩蕩,荷花绝迹,再欲观锦鲤,那知水塘九成都是非洲鲗,或许是有人放生,加上无人打理,触目尽是这些灰黑貌丑的大鱼,再者民政总署似无心打理,池水非常混浊,相当碍眼。

卢九公园本以锦鲤着称,惟数量日益稀少,昨日所见只寥寥数条。(梁佩茵摄)

上月捞千条非洲鲗

据民政总署表示,非洲鲗适应力及繁殖力惊人,导致水塘内的非洲鲗数量愈来愈多,但该署之后会有措施应对,其实,早在上月,已派员在水塘内打捞起逾1,000条鱼,绝大部分是非洲鲗。

民署又指出,该署由始至终不会在水塘饲养鱼类,相信是有市将水塘当放生池,以致水塘内甚么鱼类都有,民署在现场已树立告示牌,提醒市民切勿随便放生。

民署表示,会视乎情况,不定期捞捕水池内鱼类,以调节水池内生态平衡。

世界未来重要食粮

其实,非洲鲗虽然「样衰」,掠食力惊人,容易破坏生态平衡,但正因为其繁殖力强大,加上肉质不俗,泰国名菜「炭烧非洲鲗」甚受食家欢迎,是以成为目前世界水产业收成重量位于第一的重点科研培养、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落后地区,穷人吃不起名贵海鲜,非洲鲗就成为他们桌上美食。

位列本澳三大名园之一 卢九公园今成非洲鲗老巢

位于荷兰园大马路的卢廉若公园,古称娱园,又称卢家花园或卢九花园,亭台楼阁,池塘桥榭,洞台飞瀑,奇石异岩,曲径迴廊,是港澳地区惟一具有苏州园林风韵的名园,曾被称为是澳门三大名园之一;1992年,更被评为澳门八景之一。

卢廉若公园现时面积10,875平方米,园内水塘约两个标準泳般大。卢廉若公园原为龙田村的农田菜地,1870年被富商卢华绍(人称卢九)购入,并由其长子卢廉若聘请香山人刘吉六设计,按苏州名园风格构筑园林。

1912年5月,孙中山应园主邀请,下榻于园中的春草堂接见澳门中葡知名人士和革命人士。直至1973年,澳葡政府将公园购入,修葺后对外开放。

卢廉若公园构筑精奇,园内水塘约两个标準泳池般大,谁想到竟成为非洲鲗的栖息地。(互联网图片)

非洲鲗凶猛又迅疾 生存力赢鲤鱼九条街

据记者昨日现场观察,卢廉若公园水塘内的非洲鲫和鲤鱼比例,粗略是9:1。澳门环境谘询委员会、澳门生态学会会长何伟添表示,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在水塘内,鱼、水藻及微生物三者形成一个生态环境,但单一物种过多过密,会导致生态平衡受破坏;以水塘内的非洲鲗来讲,牠属于外来物种,较鲤鱼凶猛及快捷得多,导致鲤鱼因无法进食足够食物相继死亡,最终可能令水塘内的鲤鱼完全消失。

何伟添又指,非洲鲗在水质较差的环境仍可生存,但鲤鱼则只能在水质良好的环境才能存活,反映卢廉若公园水塘水质出现问题,希望民署加强人工补水,增加水体氧气,改善水质。

同时,何又建议民署派员将部分非洲鲗捞起,平衡水塘的生态环境,并加强保安及宣传标语,防止市民将公园水塘当作放生池。

非洲鲗相当粗生,水中含氧量极低都能繁殖,最大的非洲鲗长约50公分(约20吋),体形惊人。(互联网图片)

非洲鲗源出东非坦噶尼喀湖 位列世界第六大淡水湖

非洲鲗不但生存力强横,牠的老家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原来亦非常有名,湖大如海,位列世界第六大淡水湖。

坦噶尼喀湖位处东非坦桑尼亚与中非刚果民主共和国交界,东面是着名的东非大裂谷。坦噶尼喀湖属于断层湖,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面积32,9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淡水湖。

坦噶尼喀湖其蜿蜒曲折的湖岸线长达1,900公里,南北约679公里,寛度平均50公里,湖的最深处位于北端,深达1,470米,仅次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二深湖。

进入坦噶尼喀湖的大小河流众多,包括马拉加拉西河、鲁济济河、卡兰博河等。目前有四个国家声称拥有坦噶尼喀湖的一部分,分别是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拥有45%、坦桑尼亚拥有41%和赞比亚拥有14%。坦噶尼喀湖对沟通非洲内陆国家,促进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中非国家许多进出口物资都从坦桑尼亚经坦噶尼喀湖运往各地。

非洲鲗的老家位于东非坦桑尼亚的坦噶尼喀湖,此湖位列世界第六大淡水湖,广袤无垠。(互联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