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与压力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等机构昨日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下称《报告》)出炉。当中对2015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 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因应2015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顺序分别为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台北、天津、北京、苏州、澳门和无锡。与2015年相比,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名单没有显着变化,只有广州超越台北跻身第四位,而北京超越苏州跻身第七位,第二位的香港自2014年连续两年同样屈居深圳之后,本澳位列第九位。
而在中国城市的宜居竞争力中,与本澳一关之隔的珠海继续成为榜首,顺序包括厦门、舟山、香港、海口、深圳、三亚、温州、苏州和无锡分别排名前十。其中,长三角地区佔据四席,珠三角地区则佔三席,海南省的海口和三亚亦双双位列中国宜居城市十强。
以近三年全国宜居城市十强分布来看,珠海一直佔据榜首位置,厦门和舟山首次进入宜居城市三甲,温州成为宜居城市十强中进步最快的城市。环渤海地区无一城市入选,原因是空气质量不佳。分析指出,从区域格局看,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呈现出东强西弱、南高北低的格局,港澳东南领先、东北西北垫底。当前中国城市宜居总体水平较低,空间上的非均衡性还很明显,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区域间宜居水平短期内不平衡性或将加剧。专家认为宜居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关係非常密切,在报告中,宜居城市竞争力以人口素质、社会环境、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和市政建设为五大评分指标。
值得思考的是,与珠海一关之隔的澳门虽然佔据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之内,但却错失了宜居城市的席位。这是否反映出澳门只有竞争力而不适宜居住呢?在澳门政府的《五年发展规划报告》中,澳门未来要发展及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宜居城市亦是重点建设,但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 》中的数据显示,澳门即使在综合经济竞争力获得肯定,却并未具有宜居竞争力的资格。当然作为澳门的焦点发展地,横琴的打造有望在未来改变澳门居住发展的方向,而珠海的宜居优势也可借镜参考,但在具备竞争力的同时也存在压力,这是澳门一直面对的困局,再看看邻埠香港的排名,我们也乐观地认同,规划发展只要不是空谈,可取经的城市从来不缺,小城的压力总有释放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