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正在蔓延
美国最高法院将同性婚姻列入宪法保障还不满一年,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族群)即成为美国史上最严重枪击事件的受害者,不论枪手的极端主义倾向,或是否与海外极端组织有任何联繫,都无法掩盖这宗暴行的仇恨犯罪成分。更危险的可能性是,恐怖主义正在改变目标,瞄準西方国家LGBT族群作为攻击目标。
三名角逐美国总统宝座的参选人发表了相当具有代表性的谈话,特朗普称99%的阿富汗居民都支持伊斯兰教法,并批评对手希拉莉将加大中东移民人数,重申阻止中东移民的政策。希拉莉则强调枪击事件是恐怖袭击与仇恨犯罪,并重提枪枝管制措施,呼吁增加管制,防止枪械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同为民主党的桑德斯则称这是一宗恐怖主义行动,还是一宗针对同性恋的仇恨犯罪。
如三人所说,奥兰多枪击案确实牵涉太多複杂因素,枪枝问题、恐惧同性恋、恐怖主义、仇恨犯罪等,政治人物稍有不慎,就会在受害者的伤口洒盐。性向偏见是美国除种族偏见外,引起仇恨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去年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美发生的5,479宗仇恨犯罪事件中,与种族偏见有关的高达47%,宗教及性向偏见引发的仇恨犯罪,比率分别达18.6%,并列第二。而在种族偏见中,超过一半针对非裔美国人,其次则是针对亚裔。
一个社会具有各式各样的偏见与大大小小的仇恨,有些国家明显一些,有的国家温和一些,但是当偏见与歧视遇上恐怖主义,便会成为引导人们扣下板机的催魂曲。而这正是极端组织的发展策略,不断宣扬激进教义,鼓吹全世界各地隐而不显的极端种子,遍地开花,让西方世界受创。
事件中的枪手未必需要与「伊斯兰国」有甚么连繫,他本身就是保安人员,持有武器执照,开枪射击或是基本格斗技术是他已经具有的技能,「伊斯兰国」的一次次恐怖袭击如同在唤醒枪手心中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伊斯兰国」领袖巴格达迪知道,只要他呼换恐怖主义,那么恐怖袭击就会出现,他不需要指挥任何恐怖分子冒着风险潜入别的国家,用精心策划的袭击行动痛击西方世界,因为真正的恐怖是在未知何时何地、未知何人的情况下,唤醒少部分人的愤怒,发起毒狼式恐怖袭击,既节省成本,又非常有效果。
这种遥控仇恨式的恐怖主义,特别容易将目标瞄準LGBT 族群,他们是一个鲜明又不够强大的目标,不像非裔人口本来就不是伊斯兰基本教义派反对的对象,在伊斯兰教法中,同性恋、通姦者与异教徒应该被石头砸死,而当美国某些政治人物又不断鼓吹对伊斯兰教的抵制时,双方的仇恨都在蔓延,恐怖的阴影便在逐渐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