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站违泊 一个月劝喻6,700次 论者:加大天眼执法 胜无谓口水
本澳交通问题沉疴难起,车多、塞车情况老生常谈,但原来巴士站违泊,令巴士无法「埋站」,被迫在路中央上落客,是导致塞车另一大元兇。根据治安警察局交通厅近期公布数字显示,仅上月9日至本月10日期间,交通辅导员在23个巴士站作出约6,700次的劝喻,未被劝喻的还不知有多少。由于交通辅导员没有被赋予炒牌权力,结果出现「意见接受、态度照旧」的荒谬现实情况。
有交通谘询委员会委员表示,劝喻收效不大,倒不如加大「天眼」的覆盖率,来得实际及有效。换言之,一张300至600元的「牛肉乾」,胜过口水无数。
巴士站被两辆轻型货车霸佔,驶至巴波沙大马路的一辆巴士,被迫停在货车后面上落客。(陈骏骐摄)
巴士上落客完毕,趁机「抽头」驶出马路,由于现场车流量大,巴士扰攘良久才能驶离被霸佔的巴波沙站。(陈骏骐摄)
治安警交通厅昨日早上联同交通事务局,在祐汉公园一带,向行人宣传善用行人横道和斑马线等设施,以及希望驾驶者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两个违泊重灾区
交通局交通管理厅稽查处职务主管黄伟雄表示,巴士站违泊不但没有改善,且情况愈来愈严重,仅上月9日至本月10日这一个月期间,交通辅导员在全澳23个巴士站作出约6,700次的劝喻(即平均每日220次)。其中,台山区巴波沙大马路巴士站有超过1,000次,沙梨头南街巴士则有600 多次,属两个重灾区。
现场目击违泊实录
本报记者昨日傍晚时分在黑点之一的巴波沙大马路实地观察,发现在「好世界酒楼」门外的巴士站,目睹两辆轻型货车「大模斯样」泊在巴士站範围内,这时一辆新时代1 号线巴士驶至,由于无法「埋站」,只得停在轻型货车后面上落客,然后再趁机「抽头」驶走,整个过程扰攘数分钟才完事,只因巴士站被鹊巢鸠佔,才出现如此费时失事的举措。期间还因为巴士「抽头」动作缓慢,堵住后来的车辆前进,又形成一条不大不小的车龙。
其实,当局为打击巴士站违泊,去年已在多个巴士站安装俗称「天眼」的车辆违泊侦测系统,惟「天眼」覆盖率不大,以去年全年检控巴士站违例停留及停泊的个案共约27,000 宗计算,即平均每日检控74宗,远不及每日220次的劝喻,换言之,仍有很多逃脱检控的漏网之鱼。
按现行法例,车辆在巴士站违例泊车可被科处300至600元(澳门币,下同)不等的罚款。
治安警联同交通局昨日在几个交通黑点宣传交通安全讯息。(治安警察局图片)
乱过马路大减67%
除了巴士站违泊外,治安警交通厅副警司甘嘉杰(下图)透露,今年头五个月当局共有98宗行人涉嫌违规过马路的检控个案,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67%,认为有关情况反映了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切实提高。
检控是最后手段
他又称,根据《道路交通法》规定,在50公尺距离内有相关过路设施而行人不使用,一旦被交通警员检控,将会被罚款300元,但更重要的是希望检控能形成阻吓力,促使市民养成善用交通设施的习惯;当局又表示,会以宣传、教育等两方面方式为主,检控是最终的迫不得已的手段。
治安警表示,今年首五月,车辆在斑马线无让先的检控数字有735宗,同比上升23%,交通意外涉及行人的宗数有255宗,同比下降21%。
有不依法横过马路居民,即场被治安警发出罚单。(治安警察局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