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其变 应对冲击
英国4,650万选民23日用手中的选票,决定英国是否该留在欧盟。这个巨大的未知数,是英国这个老牌民主国家面对争议的姿态,但是造成的结果却未必只有英国人需要承担。英国一旦脱离欧盟,对欧洲团结的打击、英国自身的未来,都没有后悔的余地,第二天早上醒来,一切充满未知数。
对中国而言,英国脱欧无可避免将会影响中国经济,英国不但是人民币最大的离岸中心,也是唯一一个呼吁给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欧盟成员国,英国脱欧,中国政府最关注的就是中国与欧盟的关係是否会发生长期影响。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英国政府则是在欧盟内部最支持中国的成员,因此,中国政府早前也表态,称「希望看到一个团结的欧盟」,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英国时表明了他的观点,英国也是联繫中国与欧洲市场的主要桥樑,习近平认为,中英关係将开展黄金十年,而不论英国脱欧与否,这个看法都可能实现,儘管英国脱欧对人民币国际化、与欧洲的经贸谈判可能带来冲击,但一个更需要中国的英国,势必会与中国发展更紧密的关係,双方的合作领域将愈来愈宽广。
就在公投前夕,欧洲委员会发表了未来五年对中国的新战略,可以说为中国与欧盟的关係开了一帖定心丸,或者也可以说,无论英国在不在,欧盟与中国的关係都是未来的趋势。今年12月,世贸组织承诺的15年内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时限即将到期,但欧洲议会却在5月投票否决,主因就是中国钢铁产能过剩造成的不必要疑虑,欧盟的战略规划已经说得很明白,如果中国能够尽快解决产能过剩造成的不正当竞争疑虑,中国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自然也会水到渠成。这无疑将中国在英国脱欧后可能受到的冲击降到了最低。
对港澳台地区而言,英国脱欧的冲击并不大,其中台湾可能必须跟英国就自由贸易协定单独谈判,澳门则是护照适用範围有所缩减,对香港而言,主要仍是看大陆会受到甚么样的冲击而定。因此,就目前中国与欧盟的关係,以及可预见的未来而言,中国实质受到的影响可能很有限,中国与欧盟的交往,可能必须展现更大的透明度与自由,以在失去英国这座桥梁后,建立新的互信。
脱欧之后最大的难题,将落在德国的头上,德国总理默克尔不但要面对选战的挑战,如果欧盟在她手里分裂,过去的成就都将成泡影,而失去英国的欧盟,将依赖德国独力支撑,还能撑多久谁也无法知道,中国目前的最佳策略,恐怕还是静观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