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三地致力减排工作 珠三角洲去年空气获改善

「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昨日发布2015年监测报告,指出近年粤港澳推行的减排措施,令珠江三角洲去年的空气质素持续得到改善。监测网络由位于广东省、香港和澳门23个空气监测站组成,监测六种主要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一氧化碳。

机动车辆尾气排放为本澳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政府近年致力制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準及监管等法规,改善道路空气质素。(资料图片)

报告显示,2015年珠江三角洲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值较2014年分别下降19%、11% 和13%; 跟2006 年比较则分别下降72%、28%和34%,下降趋势明显,至于2015年臭氧浓度的年平均值较2006 年高10%,但比2014 年下降了7%。

为改善区域空气质素,粤港澳三地政府近年展开多项行动计划和减排措施。根据《澳门环境保护规划(2010-2020)》的大气污染控制相关行动计划,澳门持续透过立法和订定科学标準,落实一系列空气污染改善措施,包括从源头起禁止高污染车辆进口,制订机动车尾气及固定空气污染源的排放标準及监管等法规,规划引入及推广环保车辆等。

在香港,近年进一步收紧电厂的排放上限及检讨发电燃料组合、逐步淘汰欧盟四期以前的柴油商业车、加强管制石油气及汽油车辆的废气排放、收紧境内供应船用轻质柴油的含硫量、规定远洋船在香港水域停泊期间转用低硫燃料、以及管制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等。

广东省方面,近年的主要减排措施包括建设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严格环保准入,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大气污染项目脱硫及降氮脱硝;开展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推行「黄标车」限行;在珠三角地区全面供应「国五」(中国第五阶段排放标準)车用柴油;执行汽油车「国五」排放标準;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