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批政府「先起楼后规划」 论者开重药治沉疴
政府计划在凼仔体育路与学院路交界,现址为羽毛球场的地段兴建1,000个社屋单位备受争议,早前亦宣布凼仔收回伟龙马路的五幅土地会优先兴建公屋。电台时事节目「澳门论坛」昨日探讨政府兴建公屋及选址问题,出席嘉宾均认为,政府应尽快推出整体房屋规划,而非「先起楼后规划」。
至于伟龙马路五幅地(即「御海·南湾」)本来是豪宅用地,当提出兴建公屋的建议后,引起地产界哗然,有嘉宾建议,其实可将这「烫手山芋」改为公开竞投,额外收入可用作公屋周边的配套设施,一举多得。
伟龙马路「御海·南湾」用作兴建公屋的建议,引起坊间甚大争议。 (刘凯辉摄)
出席论坛的城规会委员胡祖杰批评,政府的房屋政策朝令夕改,令购买私楼的市民有损失,建议政府在兴建房屋前先做好整体规划,避免造成「我买咗你先话喺隔离起个污水处理厂!如果市民一早知但都照买,就係自己问题」。
除了空气污染,「御海·南湾」还紧靠机场,噪音问题亦不同忽视。 (刘凯辉摄)
厌恶性设施不利民居
胡祖杰指出,伟龙马路周边有很多基建和物流设施,将来又要兴建第四条跨海通道,对该区交通发展会有阻滞,附近又有焚化炉等厌恶性设施,对面又是机场有飞机升降,「对市民嘅生活係咪会有影响呢?」
焚化炉靠近「御海·南湾」,有学者认为不利民居。 (刘凯辉摄)
公开竞投赚多笔
他又建议,伟龙马路五幅远离市区的土地可作公开竞投,将有关收入专款专用,专门用于发展公共房屋的相关配套,并利用公私营合作的发展模式,减少公共行政程序缓慢的问题,加快兴建公屋。
离岛社区服务谘询委员会副召集人阮若华表示,不反对伟龙马路兴建公屋,但凼仔体育路与学院路交界的一幅土地,应该保留作相关体育项目和青少年活动空间,增加区内的功能配套。他又提到,离岛区至今仍未有政府综合大楼非常不便,希望政府除了兴建公屋,亦多考虑周边的配套设施。
又起又唔起,停滞不前
三十行动联盟会长高岸峰指,不要因为兴建公屋就会令该区变差,若注重周边的配套设施,相信反而会令该区的环境有所改善。他认为,政府应该要向社会清楚交代公屋规划的详细情况,而非每次有土地资源进行讨论时,就说不如建其他设施会更好,「又话起又唔起,咁样永远都停滞不前」。
议员施家伦认为,政府应了解整体社会对公屋的需求,并在大量到期土地收回前先做好规划。他又提到,缺乏配套设施不应该成为不建公屋的理由。「内地很多好荒凉的地方都能够可以打造成为城市,最重要係政府的规划和决心的问题。」
多位发言嘉宾均不满政府「先起楼后规划」的做法。 (梁佩茵摄)
可以「两条腿走路」
施家伦又称,政府现时正陆续收回闲置土地,司法诉讼无可避免,不过,政府明明可以「两条腿走路」,边处理诉讼,边做公屋规划,却坚持要待完成诉讼后才开始规划,拖延了兴建公屋的进度。
由于政府政策遭城规会委员日前连番炮轰,加上昨日论坛又「踩多一脚」,首先出来替政府「降温」的是体育局局长潘永权,他昨日称,已向工务部门提出要求,希望将来兴建社屋时,应包括原有的体育设施,例如羽毛球场和篮球场等,以及提供不少于现有的停车位数量。
公私合营减冗长程序
城规会委员胡祖杰受访时表示,澳葡政府时期会与私人承建商合作兴建房屋,根据合约,一部分会拨入私人卖买,一部分则用作公屋用途,但由于现时公屋需求量大,政府只公开招标发展商兴建,建成的楼宇将全部用作公屋用途。他提到,现时政府工作量大,行政程序多,私人承建商的行政程序较政府的快,可考虑利用公私营合作模式建公屋,减删相关的行政程序。
他又认为,政府应加快审批公屋申请程序,了解相关的合资格人数,方便作整体公屋规划,让市民了解每年可提供的公屋数量,「依家啲人係好慌张,唔知你几时有(公屋),咪一开就申请!」变相令市民在无需要情况下也一窝蜂去申请,未能反映实际真正需要公屋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