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清朝青藏文化拓展合作空间 澳文献信息学会赴青海交流
澳门文献信息学会上月23至28日组织交流团前往青海访问,探索清朝时期的满藏文献,了解当地不同民族的宗教文献资源,同时宣传澳门文化。此行由澳门文献信息学会会长邓骏捷和理事长杨开荆率团,团员包括顾问朱寿桐教授、学会成员陈美动、邵朝阳等一行十人,赴青海省西宁、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交流学习。
澳门文献信息学会一行十人拜访青海省档案局,并与副局长邓玉兰(前排中)等领导合照。 (学会图片)
交流团得到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高度关注及协调安排,分别到档案局(馆)、民族大学、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参观并了解当地情况。
学会同仁获青海省委副秘书长侯鹏宁热情接待,并进行交流。侯鹏宁认为,文献工作非常重要,澳门和青海同样有着深厚而多元的文化资源,档案文献是其中重要的史证资料,保护和利用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他冀望两地在文化资源挖掘和档案文献领域加强交流、拓展合作。
珍贵档案数字化向公众推广交流团拜访青海省档案局并进行会议,获局长王志忠、副局长邓玉兰热情接待。邓玉兰介绍青海省概况,包括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多元宗教文化历史和渊源,以及交通、环境、发展空间。其间引领大家参观档案局珍藏文献,馆藏各类档案资料从唐代开始,约30万卷(件、册)。当中有关珍贵的拓片、书法、古藏语文献及像章宝物。档案馆已经全面开展数字化工作,目的除了保护档案原件外,更希望推广公众查阅和使用。
拜访期间,杨开荆介绍澳门文献保育及学会在挖掘文化的情况,分享功德林寺院文献及天主教档案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世界记忆名录》之经验。她称,《澳门功德林档案文献(1645—1980)》及《天主教澳门教区档案文献(1550─1900)》两系列文献遗产代表澳门的多元文化及内涵,如今获国际社会认同,充分凸显其保育价值。有关工作引起当地文献工作者的兴趣,相信在宗教文化方面,将有很大合作和交流空间。
邓骏捷总结此行,认为收穫丰富。通过这次青海文化交流之旅,与当地不同的学术单位进行交流,既可推广澳门文化,也让成员了解青海明清时期在文化尤其是宗教方面的发展,获益良多。澳门与青海拥有共同的文献特色──多元文化汇聚,双语或多语种文献并存,日后双方可以保持互访,在文献领域进一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