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停电13次玩残旧区 居民一味反对建变电站惨过扑水
炎夏迫近,上月初更创下历年用电量新高,单以过去一年发生13次停电事故,更让人忧虑供电稳定问题,根据澳门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澳电)调查所得,13次停电中11次和中压电缆出问题有关,而以区域论,12次在澳门的稠密旧区发生,箇中原因,原来和变电站不足,有很大关係。
那么增建变电站不就能解决问题?奈何澳电在澳门选址建五个变电站,都因居民的「愚昧」反对而作罢,但不建变电站,居民又埋怨经常停电,结果陷进无休止的「死循环」!澳电早前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如今只好在现有电网上进行统筹调配,二是再联同团体,向居民努力游说及宣传。而在昨日的中区社会服务谘询委员会平常会议上,有委员力陈不增建变电站,谈何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澳电本来计划在三盏灯一个公厕上盖建变电站,亦因居民反对而作罢。 (陈骏骐摄)
导致澳门半岛供电不稳定的癥结,原来是我们在街上见到一间间毫不起眼的灰色小屋子——变电站。
澳门土木结构工程师学会理事长胡祖杰指出,在电缆输电过程中,电压非常高,故不能直接输入用户家中,于是会在变电站将电压调至适中,这就是变电站的最大用途,是以要维持一个社区的供电稳定性,必须有足够的变电站数量。
澳电计划在草堆街增建变电站,却遭不少街坊反对。图为该区旧有变电站。 (陈骏骐摄)
若然变电站数量不足,就要取决电缆的质量好坏,问题是旧区电缆老化严重,加上天气酷热用电量增加,出现电压不稳定导致停电,就不是甚么稀奇的事了。
五选址「冇碇埋手」
针对旧区供电问题,本报访问澳电执行委员会顾问阮毓明(下图)。他表示,澳电一直关注此问题,每年进行维护检修、不断投资优化电网,例如早前有计划在旧区增建八个变电站,但除了三个位于路凼的变电站进展顺利外,其余的可谓「地方难求」。
阮毓明解释,要在旧区寻找合适空置土地建变电站并不容易,难免会较接近民居,引起部分居民反对。澳电与当局商议,考虑在现有的垃圾房、公厕上盖增建变电站,现时正在寻找合适地点,预料年底前会有进展。
澳电去年计划在草堆街建设一个变电站,就有不少街坊反对。日前,草堆六街坊会理事长卢定淦(下图)接受本报访问时称,近年旧区电力问题已有所改善,但总体电力供应仍不足,希望能进一步改善。
变电站影响健康?
卢定淦表示,旧区街巷狭窄、底层楼宇和文化遗产建筑较多,为兴建变电站带来了条件限制;加上有部分居民对变电站不甚了解,担心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坊会将与周边民众加强沟通,消除疑虑。
对于澳电提出在垃圾房上盖增建变电站的方案,卢定淦认为方案涉及专业技术,要留待专家分析决定。不过,当局可考虑在停车场、空置旧楼等地点进行选址兴建。
何先生在草堆街经营小生意,是上址老街坊,他指出,随着社会发展、用电量日益增大,他同意在区内增建变电站。对于有街坊反对,何先生希望当局清晰介绍,说明变电站对人体是否有影响。附近另一个商户禤先生则称,兴建变电站可确保稳定供电,对居民及商户都有好处。
电錶容量小食肆叹头痛
旧区供电容量不足,长期困扰有意营商的中小微企。提柯区坊众互助会副会长陈炳洪表示,三盏灯一带很多店铺是经营饮食业,对用电量要求很高,新开张的食店,连申请增加电錶容量,都有困难。
去年4月大停电,全澳有三分一地区受影响,不少商铺被迫停业。 (互联网图片)
陈炳洪指出,旧区土地是一大难题,电网设计亦老旧,没能应付目前不断增加的用电量;澳电曾经和当局商议,在三盏灯附近一个公厕上盖兴建变电站,但后来无疾而终,目前已经找到另一个有希望兴建的地点,今年内会有进展。
炎夏到供电受考验
此外,阮毓明又表示,自从本澳进入经济调整期,虽然中小企业开店的意欲下降,旧区用电压力已有所下滑,但旧区供电量依然不足。随着炎夏到来,预计用电量会继续上升,澳电将会在电网上进行统筹调配,希望在暂时未能增建变电站的情况下,力保供电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