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技「抗毒」 杀出新血路

「科技让我们更孤独」,愈来愈多人对科技的进步有这样的醒悟。

「我们日渐成了手机的奴隶,快要淹死在讯息的 汪洋之中了!」有科学家发现,导航和电子地图使我 们的方向感更差,自然而然地,科技让我们更孤独的 论调也被提了出来,互联网、电子邮件、社交网站以 至手机App,正在一步步使人们分散化。麻省理工学 院的 Sherry Turkle 教授就认为,科技压抑了人们彼此 之间的交往。承接昨日,今天再谈近期大家最热门的 话题,一项科技产物引发的全球热潮——「Pokémon 」,其人气甚至盖过南海仲裁结果。由任天堂与 Niantic 共同研发的手机游戏「Pokémon 」,一推 出就立刻造成市场轰动,并且推升任天堂的股价连续三天大涨超过40%。

究竟一款手机游戏,为何会掀起如斯疯狂热潮, 甚至连成年人也会为 了捕捉小精灵而闯入 现实中的警察局和医院?那要先从20年前说起。一名 出身于东京郊区的小男孩,从小热爱捕捉和收集各式 各样的昆虫,并将牠们装到瓶子里收藏。同龄的孩子 都称他为「虫子博士」,并拿些一些他们捕捉的昆虫和 小男孩交换双方没有的品种。性格内向腼腆小男孩后 来长大了,成为一名忠实的游戏机爱好者,后来更跑 去开公司设计游戏。

在80 、90 年代,电子游戏是孤独的代名词,而这 个大男孩发现了任天堂手提游戏机,可以通过数据线 来与另一部机进行连接,于是,一款「不在孤独」的 游戏概念便开始萌芽,「我希望让城市里长大的孩子, 能感受到不断捕捉、彼此交换昆虫的乐趣。」1996年2月27日,游戏终于正式开售,不足一年便卖出了 过百万盒游戏带,Pokémon《宠物小精灵》及其「父亲」田尻智,正式成为游戏界的传奇。1999年,游戏 及卡通里的主角比卡超更被美国《时代》杂誌选为年 度第二大最有影响力人物,并被认为是「继Hello Kitty 之后最受人喜爱的动画角色」。

年后的今天,任天堂再凭比卡超「叫糊」,手机游戏「Pokémon 」再次掀起全球热潮,靠的 不单是20年前的情意结,还有破格的「脱毒」概念 ── 玩家不再是孤独的手机低头族,也不再是蜗在家中的 宅男腐女,游戏让大家走出门口四处冒险,透过 AR 实 景技术去寻找小精灵,你可以在东京铁塔下找到比卡 超、在纽约时代广场大电视下捕捉到车厘龟,将来如 本澳地区亦「解锁」的话,可能你也可以在妈阁庙、大三巴、关闸广场甚至黑沙海滩发现小精灵的蹤影。 当然更可以与其他玩家对战、交换小精灵,甚至聊 天,彼此结识互动,让游戏成为有趣的社交媒体。

「科技让我们更孤独」,看来仍是有打破的可能,大前提是你不要遥控无人机去带着你的手机飞出去捉小精灵。